若有若无之后如何-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我说参同契》第34-03讲若有若无之后如何
正统的道家,“退而分布,各守境隅”,什么意思呢?你修道到了“金水相生”,气脉差不多都宁静下来的境界,那个自性精神出现了,不是有个人影子,而是样样灵通了。怎么样讲法呢?我们还是引用禅宗祖师的一句话,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个境界要来时,“灵光独耀”,不靠肉体;“迥脱根尘”,不靠六根。那么同这个肉体的关系呢?“乍沉乍浮”,若有若无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你怎么做工夫呢?进一步,“退而分布,各守境隅”,你要听其自然,四大归四大,各归本位,五脏六腑的气脉动也好,不动也好,你要搞清楚,你知道动的那个不属于气脉上面,然后气脉尽管让它转。自己呢?“各守境隅”,不管它,气脉走到哪里都好。
然后到达什么境界呢?我在《》里有十几首诗,最后有两句:“一笑抛经高卧隐,龙归沧海虎归山。”各归本位,让它自然,是龙回到海里,是虎回到山林,这就是“降龙伏虎”了。道家所谓龙,有时候代表血,有时候代表那个心念、思想。我们的妄念变化无常,捉摸不住的,这是龙。虎代表气,身体健康,欲念冲动了,老虎下山要吃人了,很可怕,所以要“降龙伏虎”。到这个时候要“退而分布,各守境隅”,就是“一笑抛经高卧隐,龙归沧海虎归山”,佛学形容这个境界是“如如不动”。
所有东西方哲学研究完了,觉得佛学真高明,“如如不动”四个字,没有办法换半个字。我们学佛的看到“如如不动”,就把他看成死的不动了。不动不叫“如如”!“如”是好像不动,再加一个“如”字,好像不动其实还是在动,动而不动,不动而动,所以叫做“如如不动”,没有讲绝对不动。
这个时候进一步,“采之类白,造之则朱”。在这个境界上,气脉已经到了家,稳定、充满了,气住脉也停了。这个时候,真正的道家采药的工夫来了。谁去采呢?是我自己这个主人去采,主人者就是灵知知觉之性。这个时候,神、气、元精不能让它散了,要把它凝聚。这个凝聚的工夫,在佛学是第四禅舍念清净;在道家是有收藏的意思,有股力量把它吸收回来。佛学叫“摄”,就是把它抓回来,收摄回来,这个就是采的作用,有点内敛的作用。“类白”,慢慢地宁定下来,舍念清净,这个就是丹了,好像一点灵光。
在密宗呢?到了这个时候,是真正的明点,不是观想出来的,是自然来的。就是道书上所谓“丹头一点”来了,点铁成金,自己身心内外证到了。“造之则朱”,到这个时候要做做工夫了,十月怀胎差不多已经快要过了,到了三年哺乳的阶段,修道的人要闭关了,道家叫做“入阛办道”,完全进入关房。
道家的进入关房难了,要得“法财侣地”,“法”是要有明师指点。“财”是要道粮,你要闭关三年、十年不定,虽然可以好几天不吃饭,但是总要吃的。“侣”是招呼你的人很难,不能找普通人,这个人要懂得道,甚至他的道比你高。你在关里头到什么境界他看得出来,不该叫你的时候不叫你,不该动你的时候不动你,这才能够做道侣。“地”是地点,到了一定境界要密不通风,冷气是绝对不准许,在关房中有时候是完全像死了一样,所以修道这一条路很难走。我们这样吹吹牛的好办,真修道慢慢锻炼,“造之则朱”,朱就是红色、赤色,并不是真变红。那是说,最后锻炼成内外有光,形容它像大太阳一样。
#我说参同契 #南怀瑾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