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 缚与解缚-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维摩诘经》讲记第05品文殊师利问疾
5.08缚与解缚
「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真正悟了道的人,生而无生,在十方世界,六道轮回,任意寄居,但是永远在解脱境界中,随时来去自由,没有束缚。因此才有资格为众生说解脱法门。一切佛法告诉我们的方法,就是如何得解脱,不被爱见烦恼所困住,如此而已。
「如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这里引用佛的话,佛在好多经典都说过的,如《华严经》《大般若经》,至于论上就更多了。换句话说,这也是个戒律。善知识如果自己没有得解脱,他说法能解脱别人的爱见烦恼是不可能的。真正说法的人,必须念念发心求证佛法,自己证到解脱的境界,才能为众生说解脱的佛法。
「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这是佛的戒律,自己得了解脱,然后说法,为众生说解脱的法门,这个才是对的。
「是故菩萨不应起缚。」所以学大乘菩萨道的人,说任何一种法门,不应该使众生加一条绳子。一切法门都是使众生得解脱,怎么求得解脱就是我们要学的地方。假使任何佛法不能得到解脱,正法都变成魔法了。
「何谓缚?何谓解?」现在维摩居士要告诉我们,什么是被客尘烦恼所束缚,怎么样去解脱。
「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在座许多做功夫的老朋友要注意了!一天到晚贪着打坐,一层一层功夫,气脉通了,又看到光了,又看到各种境界,都在禅定里玩弄。你任何的境界,在禅宗大德看来都是「光影门头」。什么光影?那都是你心光所变化的,唯心所造的,都是你第八阿赖耶识心理的投影,不是真实的境界。真实的道是无境界,不管你气脉、四禅八定,都不过是唯心所造。修得成的东西,不修就坏得了,那不是道,那是功夫。功夫你造得出来,多打坐一定练得出来。贪着清净境界,是菩萨的束缚,是学佛的错误。要如何解脱呢?「以方便生」,方便也可以说是一种方法,也可以说能够洒脱,不被禅定境界,不被功夫境界所困,就是菩萨解脱。以方便的法门出定,生起什么呢?生起大悲心,不贪着禅定之乐,要为众生起行。生起方便法门是菩萨的解脱,这是专对解脱禅定而言。
「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贪着禅定的功夫,没有用智慧方便来放弃这禅定的功夫,就是无方便慧,就是菩萨的束缚。有方便慧,就得解脱。再进一层,方便还容易,智慧很难。比如有钱都可以做好事,但是并不一定真做了好事,我经常发现,拿钱去做好事反而害了人。有时候我们觉得做了件大善事,它的后果是大恶事。有时慈悲一个人反而害了他,比如教育儿女,爱的教育是方便,你没有智慧的爱,会害了儿女一辈子。无慧的方便是一种束缚,要懂得方便必须有智慧。
「何谓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无方便慧缚。」什么是无方便慧的束缚?我先说对不起了,现在很流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根据《阿弥陀经》,西方极乐世界有七宝行树、七功德池……一大堆,那边一本万利,不花一毛钱,你只要拚命念他,什么宝贝那边都有了。诸佛菩萨说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方便法门,是救度众生最好的法门。可是我们一般念佛求往生西方的众生,都是「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我念了一万遍了,我吃素三十年了,我往生一定挨到阿弥陀佛身边去了。我们检查一下自己的心理,都认为自己是上品上生,这是一种学佛的。还有一种学佛的,我看了就怕,他眼睛里、心里有一把佛的尺子,看到人就比一下,唉哟!这个不是菩萨啊……他们都是着了「以爱见心庄严佛上」,以此心理成就众生,嘴里讲空、无相、无作,实际一点也不空。劝人家不要着相,自己什么相都着。讲一切无作法,自己又作又要解脱,我要回去拜佛了。这就是无方便慧的束缚,学佛而被佛法困住了。
我的老师袁先生有一次告诉我,世界上任何魔都好办,只有一种魔,谁都降伏不了的,什么魔?佛魔。被佛魔到了。他就是指这个。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的心理,与凡夫的心理一样,爱见就是贪念。结果变成以贪念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还自以为在弘扬佛法,在度众生;这样才是如法,那样不如法;我这个才是佛法,他那个不是佛法。跑到宗教团体去,听了这种话头痛死了,都是没有方便智慧,不学佛还好,学佛以后,反而加了一条绳子,捆得更厉害。
针对这一种学佛的心理,要怎么解脱呢?
「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念佛就是念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经常提醒同学,注意佛国禅师写的一首非当好的《华严经》五十三参的偈子:「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这是真正的净土法门。如果用这两句解释《维摩诘经》,第一句话就是「庄严佛土」,第二句话就是「方便慧解脱」。真的念佛,真的学佛就是这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不是逃避的意思,而是去求深造,深造之后还是起大悲心,回到六道轮回中,广度众生,这是真正的有方便慧。
《维摩诘经》这一段,是我们修净土、修密宗、修有相法门最重要的参考,否则我们虽然学的是佛法,走的却是邪魔外道之路,不能得正解脱。
学佛主要在求解脱,但是解脱好像并非究竟。解脱以后是为什么?是为了证到不生不灭的法身。普通佛经中提到不生不灭的法身,可是并没有提到不生不灭以后我们是常在的,没有这个观念。只是我们自己有这个观念,认为只要证到不生不灭,就不生不死永远常在了,这是很自然会加上的观念。佛法只说不生不灭。怎么样不死呢?本来无生,就当然地无死,生与死是两边相对的话。可是去掉两边就又有一个中间的观念,认为是永远存在的,那又变成落边了,落在长生的边见。中国道家有长生不死的观念,可是长生是没有的事,也没有长死的事。生与死,生与灭,都是两头的观念。一切凡夫众生从无始以来,落入我见的爱见里,想要抓住一切,所以会认为不生不灭就是永远存在。如果你说解脱之后就是空,他又会加一个观念,可以躲在空里面不来了。好像厌恶万事,想找个空间躲起来,一个人清净。不要忘记,你躲到一个空里去,那个空仍然是个境界,还是有,不是真的空。只不过暂时偶然落在空上,比较上会觉得,空比一切的有舒服一点,但是还落在边见上,被自己爱见的习气所束缚而不知道。
学佛不管是修哪个法门,一沾到一点爱见的心理,这个佛法就不究竟了。我们前面一再提到「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比如念佛法门,我们研究了《维摩诘经》,就明白那是个方便法门。佛的国土有没有呢?的确有,像西方极乐世界,东方药师佛琉璃光世界,从我们的观点看来,几乎是一样的,琉璃为地,有种种的庄严。如果把佛经当哲学或科学的研究,就会觉得很好玩,说了半天还是没有逃过这个世界的范围,什么莲花、七重栏楯,但是没有说七重哈不栏楯,因为没有这个东西。各种经典形容,都是用人的意识习气中觉得最美的东西、最清净、最好的东西。为什么呢?这是佛的方便法门,引导教化众生。因为你不晓得如何解脱这个世界上的烦恼痛苦,佛拿个东西教化你,用无量的方便,善说一切庄严佛土法门。
凡夫众生,因为自己无始以来的爱见心作祟,就牢牢抓住了佛土境界的东西。我们真要反省,这个是解脱吗?它是方便而已,并非究竟的。换句话说,我们往生那一个国土不过是留学深造而已,你往生佛土算是成佛了吗?不算的,成佛在于了心,心解脱。往生以后,受到佛法僧的教化,拿到真实的学位而成就,我这么讲是个比方。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是为了「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要你自己调伏一切爱见心的习气烦恼而成佛。但是因为我们的爱见心作祟,就执着了他方佛国,如果是这样,就是无方便慧缚。
「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学佛有戒、定、慧三个阶段,我常说,学佛的最后目的是慧解脱,智慧的成就,证得不生不灭的法身。这一点千万要注意。学佛不是迷信,不是宗教情绪的成就,那些只是学佛的方法而已。但是智慧的本身也有毛病,一执着就变成毛病。「无慧方便缚」,是自己学佛因为没有智慧而进入了病态,这是讲哪些呢?就是「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一切凡夫众生都可以称为菩萨,甚至也可以称诸位是佛,不过是因地上的菩萨、因地上的佛。像法律规定,国民具有被选举为国家元首的资格,至于谁可以当选,要看他平生的努力,看他的学问、道德、行为够不够。他虽然当选为元首,他还是国家的国民。这是用来说明一切众生,生来个个具备作菩萨的资格,即使他是外道乃至魔,他的善根被烦恼习气所掩盖,有一天他把黑幕拉开了,恢复他的自性光明,他也能成佛。这是佛教真正的精神。所以佛眼看一切众生最究竟处,对魔外道没有差别,绝对的慈悲,绝对的平等。佛法要我们这些菩萨,去除贪、嗔、痴、邪见来修,我们反而是以贪欲嗔恚邪见来修菩萨道。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佛堂念佛,如果有人的衣着在我们看起来不如法的话,就会一面念佛一面瞪他一眼,嗔恚心就来了,因为我们认为这样才对,他那样就不对。纵然在弘法在利生,心中贪嗔痴等烦恼一点没有动摇。大的例子也有,有些人发菩萨心发得过头,看到朋友或家人不信佛,气得睡不得觉,讲人家会下地狱,那个态度就是嗔恚心。如果拿宗教情绪来看,会觉得他是好的佛教徒,但是在我看来,他很可怜。你学你的佛,别人作他的人,各有各的路,你学佛究竟对了没有,别人作人究竟错了没有,都是问题,不要用一个尺码来看全世界所有的人。老实说,朋友或家人,可能就是看了你这神神经经的样子才不信佛的。这就叫作无慧方便,所以把自己束缚起来了。虽然也是行菩萨道,因为自己没有智慧方便,因为以贪欲嗔恚邪见等(包括心理各种状态,包括百法明门论各种心所而起的烦恼),来殖众德本,虽然是作好事,但还是有所挟带。应该以无所求、无所愿、无所得的心情来做好事,才是真正的菩萨在殖众德本。
我常说最怕年轻人找我学两样东西,一个是《易经》,一个是学佛。要学佛的人我都劝他们中年以后再来,该结婚生子的就赶快。而且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没有这个认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我为什么反对年轻人学《易经》呢?钻进来爬不出去,就很麻烦。我开玩笑说,这两样东西最好都不要学通,学佛没有悟道之前,可以想象悟了道以后的美妙境界。《易经》没有学通前,可以沈醉在学通之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境界,但是真到了这个境界,日子过得多没意思,就像是晓得出门会被人打,门都不敢出了。
「何谓有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怎么样是有智慧方便而得解脱?要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你要注意这个「诸」字。贪欲不只一种,贪男女、功名、富贵、睡、吃等都是,多得很。比如我喜欢看书又喜欢买书,对书比对什么都爱惜,经过几回战乱,丢了好多书,所以曾经发愿不再买书,这真是好大的愿,唉!不到三个月又开始买书。觉得自己真可笑,这是习气,也是贪欲。真学道这些都应该要丢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什么是学问?是妄想之所生,也都要丢掉。不过你们年轻人可不要抓住这句话,就不看书了。我甚至有时到了无书可读的地步,手边那么多书全读过了,这个时候,读书的欲望来了也很痛苦。我对字画也很喜欢,但是一件不留,因为我老太爷从小就教我,聪明人喜欢古董字画,笨人才收藏古董字画。我们学佛一定要检查自己的诸种贪欲,如果这种地方检查不出来,你尽管在学佛,也统统是病态。
再下来是要离诸嗔恚,嗔恚也是很多样的,不要认为自己的小脾气不算什么,大小是一样的,都是习气,转不了就解脱不了。
再来是离诸邪见,最后加重语气「等诸烦恼」,这些都是烦恼根本。这些文字都容易懂,但你深入研究一下,这里头解释多了。你研究出来,成了《维摩诘经》专家,就著书了,贪欲包括了哪些,列个名单,嗔恚有哪些,这个名单同那个名单划一条线,作成个图表……人家一看,学问好,佛学通,可是又落入贪欲。贪这个东西就丢不掉,脑子钻进去了,夜里都在想那个图表,在那个名词上,永远不得解脱。
这有慧方便解要如何得呢?要回向。我们解释佛经的名词,最困难的是「回向」,禅宗的祖师爷说回互。大家念完佛经以后念两句回向,那是口头回向。比如我们为父母亲念经,最后也要念一个回向的句子。有同学问我究竟什么是回向,这同学的学问很好的,难道他连这文字都不懂吗?绝对懂的,可是他还要问,是真问题。其实回向还真难懂。你说做了功德之后,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是还是做生意的心理?还是有所求心,不过所求的目的不同而已。
佛法这个回向的名词,翻译真是好。回向就是轮回,轮回就是回旋,回互,也就是无始无终,总而复始。你懂了物理的道理,我们的心本来就有回向的功能。换句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报就是回向。我经常要你们留意科学,科学越通,佛法越昌明,佛法是真正的科学。回向是本位不动,旋转的道理,有向心力也有离心力。我们念经为父母作功德,你只要这个念头一起就已经回向了,不是在回向之外更加回向。
我们行一切佛法,修一切佛法,不要被法所缚,要有这个智慧,才能够真得到佛法的利益,求得解脱。
接着,维摩居士另起一个题目。书名:《维摩诘经》讲记
#维摩诘经 #南怀瑾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