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第八明像想中有三。初泛明诸佛法身自在从心想生。二是故应当下。遍观彼弥陀。并示观行。三作是观者下。明修观获利也。法界身者。报佛法性身也。众生心净法身自在。故言入众生心想中。如似白日升天影现百川。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明佛身自在。能随物现前。明佛菩萨此显能随也。又法界身是佛身。无所不遍法界为体。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者。得此观佛三昧解入相应。故言入心想中也。是心作佛者。佛本是无心净故有。亦因此三昧。心终成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向闻佛本是无心净故有。便谓条然有异。故言即是。心外无佛亦无佛之因也。始学名作。终成即是佛。若当现分别诸佛。法身与己同体。现观佛时心中现者。即是诸佛法身之体。名心是佛。望己当果由观生彼。名心作佛也。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者。以心净故诸佛即现。故云生也。亦因此观佛三昧出生作佛。多陀阿伽度。或明十号。无量名号等。此中略举三号。即如来应供正遍知。天竺三名相近。阿罗诃翻应供。阿罗汉翻无生。阿卢汉翻杀贼。令与修多罗合者。观行之时。令与教法相应。故言合也又解。与十二部经教合。入定是修多罗出定之时心与定合。故云与修多罗合也。

  第九观佛真法身中有五。一明结上。第二次当更观下。正观佛身。第三从作是观下。正明观于佛心。第四从作此观者舍身他世下。举利劝修。第五从作是观者下。显观邪正。观身大小。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毫相如五须弥山。须弥山举高三百三十六万里。纵广亦尔。彼佛毫相过此五倍。眼如四大海水。准眼量以度身。身量太长。世人身长七尺者。眼长一寸余。四大海水。一海八万四千由旬。四海合三十三万六千由旬。身过其眼。五十六亿倍。假令极多无出万倍。何缘佛身得长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准眼定身。正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言恒河沙者译人谬耳。眼见佛身即见佛心。身由心起故见身即见心。由见身心想转明。故得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以无缘慈普摄众生。释论云。慈有三种。一众生缘。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于众生自然现益。如涅槃经。我实不往。慈善根力。能令众生见如斯事。二法缘者。无心观法。而于诸法自然普照。如日照物无所分别。三者无缘。无心观理。而于平等第一义中。自然安住。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辩佛心相也。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者。若为佛慈悲所护。终得离苦永得安乐。释论云。譬如鱼子母。若不念子则烂坏众生亦尔。佛若不念善根则坏。今明无缘慈者。诸佛所被谓心不住有无。不依三世。知缘不实。以众生不知故。实相智慧令众生得之。是为无缘也。舍身他世生诸佛前。以修念佛三昧故发见佛。愿生生常值。如人习巧从少至长所作遂妙。以随念佛三昧故。得生无量寿佛国。故般舟经云。众生问佛。何因缘得生此国。弥陀佛答。以修念佛三昧得生我国也。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问白毫者。如观佛三昧经云释迦如来眉间白毫者(云云)宝性论明。佛毫相在两眉间。阔三百六十万里。方圆亦然。故文云。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正可取如释迦毫相大小现。观若得三昧观心成就。方可称彼佛相而观也。智度论云。为增长诸菩萨念佛三昧故。说般若波罗蜜经。今说般若现奇特身相光明色像遍至十方。以此为观也。

  第十观观音中有三。初结上。次复应观观世音菩萨下。正明观菩萨身也。第三作此观者。观之邪正也。观菩萨法身中有三。初观身相。冠中立化佛者。带果而行因也。第二明与佛同异。第三佛告阿难下。还举利劝修也。释迦毗楞伽翻能圣。

  第十一势至中有三。初明因光神力制二种名。次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下。明与观音同异。后除无量劫罪下。劝修。略无观法当不异上。故不重明。所以观佛。先作像想。后观法身菩萨。直明法身者。但佛法身妙极。不可一往而观。故先作像想流利。后观法身则易。菩萨者。观佛既竟。次二大士是眷属庄严。如王来即有营从。有佛必有菩萨也。

  第十二普观普杂何异而为二耶。普观作自身往想。称彼境界一一具观。杂观明佛菩萨神力自在转变非恒。大小不定。或随物现故名为杂。以此为别。普中有二。初从见此事时当起自心下。作自身往想次无量寿佛化身下。佛及菩萨化身来现也。

  第十三杂观有二。第一观丈六像。第二无量寿佛身量无边下。明弥陀变现自在。坚固行者。常令习观修行不倦。所观若大若小皆是佛身。拂去众疑生人重意。众云何疑。前闻广大无量。今闻观小。疑非佛身。于小不敬。故须拂去。明皆是佛生其重意。但观手相者。有作头首解者。上言观音头上。天冠中有一立化佛。势至头上有宝瓶。以此为别。作手解者。上云其手柔软。有八万四千画。以此宝手接引众生。皆是经文用无在也。

  第十四上品生观。此下三观。观往生人者有二义。一为令识三品往生。舍于中下。修习上品。二为令识位之上中下。即是大本中三品也。释会经论者。问依往生论。二乘不得生。此经中辈小乘得生。答正处小行不生。要由垂终发大乘种尔乃得生。经说现今。论举本始。何故复证小果。释虽复垂终发大心。先多学小。至彼闻苦空无常。发其本解。先证小果。得小果已。于小不住。必还入大。问论女人根缺不生。此经韦提希及五百侍女。同皆往生。释言。论说女人根缺不生者。就彼为言。生彼国者净根离欲故。无女人身根精上故。无根缺经语初往故。有善心一切得往。问大本五逆谤法不得生。此经逆罪得生。释有两义。约人造罪有上有下。上根者。如世王造逆。必有重悔。令罪消薄。容使得生。下根人造逆。多无重悔故不得生。二者约行。行有定散。观佛三昧名定。修余善业说以为散。散善力微。不能灭除五逆。不得往生。大本就此故言不生。此经明观故说得生。就三品中更为九。上品之人。始从习种。终至解行菩萨。中品者。从外凡十信已下。下品即是今时悠悠凡夫。何以得知。上品见佛闻法便悟无生故。是道种人。下品备造四重众罪亦得往生。类此似尔。上品位当道种。中品位当性种。下品位当习种。一得道有迟疾。二所乘有异。初则金刚台。中紫金台。下金莲华。就初中文为三。第一标。第二若有众生愿生彼国下。正释。第三从是名下结。释中复四。初明修因。第二从生彼国时下。明值缘。第三从行者见已下。正明得生。第四从生彼国下。生后利益。至诚心者。即实行众生。至之言专。诚之言实。深者。佛果深高以心往求故云深心。亦从深理生。亦从厚乐善根生。故十地经言。入深广心。涅槃经云。根深难拔故言深心。六念者。佛法僧施戒天。六事安心不动。称之为念也。无生忍言登初地也。陀罗尼者。一能特善。二能遮恶。是总持也。上品中生者有三。第一标。第二释。第三结。释中有四。初往生因。第二行此下。明值缘。第三行者自见下。得生。第四行者身作紫磨金色下。往生利益。甚深第一义者。谓诸法实相。言语道绝心行处灭。名之深妙。精进最称第一。阿耨不退转者。谓道种菩提。亦通是道种地不退位。现前受记者。四种受记一往现前也。上品下生中有三。初标。第二亦信因果下释。第三是名下结。释中有四。第一明往生之因。第二行者命欲终时下。值缘。第三见此事时下。得生。第四一日一夜下。生后利益。得百法明门者。地论云。入百法明门。增长智慧思惟种种法门义故。欢喜地者初证圣处多生欢喜也。

2 3 4 5 7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