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旨绪余-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医旨绪余清孙一奎
叙
医之为道,岂眇小乎哉!陶铸天地,和顺阴阳,宣节气化,措民物而置安全,其效与粒食蒸民者同功。而其立言秘旨,可等洁净精微之蕴。脱若性非霁哲,养非深邃,蕴积非以岁年,与夫受衷非慈祥长浓,则无能窥阃奥以观其妙,调瘥疠,回夭札,而登之康宁黄发也。世之业是术者,非不纷然伙矣,类眯谬自用,有称名家,亦操方书为套本,鲜济则委天命不可为,偶而获效,辄扬扬矜诩其能,益自信执方之为便。以斯头班,安望其究《素》、《灵》之真诠,晰和扁之渺绪哉!医道之小,业医者自小之也。余族叔文垣,冲年以机颖俊奕着,比受《易》,了了昭彻大义,塾师殊异之,舞象而后,访兄之括苍,遇异人以禁方相授,归则会乃翁疾,即由儒从业。又念良医以意中,而执方为下,简籍所载,古人之意存焉。乃发藏书读之,上自《灵枢》、《素》、《难》,下及古今名家,靡不翻阅。又非徒然搜猎古人之言诠,务因言诠融洽古人之神髓。居而心惟,出而广询,近而丘里乡国之士靡不谘,远而江淮河汉之险靡不蹈,就专门以叩厥秘,宗儒硕以研厥精,积之三十年所,独智益彻,而理益融,于凡天地间浮沉升降之机,阴阳阖辟之运,气化推迁,消息盈缩之数,人身之寒热虚实,顺逆表里之异,镜莹于中。其治病也,察天时,稽气运,审受病之因,酌君臣佐使之用,故投剂辄效,籍籍称奇矣。何论葆和尊人,以及太耋,而新都之巨阀穷檐,与三吴之显贵隐约,靡不饮其汤液,而称有喜也。且也曰:以其已试者辑而录之,又采诸名家言与人辩难等语,汇编成集,名曰《医旨绪余》。是集也,三才之理明,五行之义着,相火之辩畅以达,三焦之位论而确,以至脏腑之分发,症名之异同,经络之流贯,呼吸之本原,脉义之考,诊法治法之定,靡不备载。又列前贤之长,以标其善。简册虽约,而其远宗之正,近取之周,考核之精,谦冲之度,一集而四善具焉,犹曰“绪余”,恶有能出其右而称渺论哉!昔皇甫有言:人而不精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颠连,将何以济?!余不佞,谓叔精诣若是,咸可济之矣,故掇拾其概而为之序,观者慎毋谓余属宗亲,而言近阿哉。
族子烨元素顿首拜撰
上卷
一、太极图抄引
生生子曰: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所谓一体者,太极之理在焉。故朱子曰: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统体一太极;在万物,万物各具一太极。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夫五行异质,四时异气,皆不能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动静异时,皆不能离乎太极。人在大气中,亦万物中一物尔,故亦具此太极之理也。惟具此太极之理,则日用动静之间,皆当致夫中和,而不可须离也。医之为教,正示人节宣天地之气,而使之无过不及。攻是业者,不能寻绎太极之妙,岂知本之学哉!故具太极图抄于首简。
上卷
二、太极图
太极图
上卷
三、太极图说
(附中和集太极图说)
山阳度氏曰:上之一圈者,太极本然之妙也。及其动静既分,阴阳既形,而其所谓上之一圈者,常在乎其中,盖本然之妙,未始相离也。至于阴阳变合而生五行,水火木金土各具一圈者,所谓分而言之,一物一太极也。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复会于一圈者,所谓合而言之,五行一太极也。然其指五行之合也,总水火木金而不及土者,盖土行四气,举是四者以该之,两仪生四象之义也。其下一圈,为干男坤女者,所谓男女一太极也。以见太极之妙,流行于天地之间者,无物不在,而无物不然也。
中和集曰:上之一圈者,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释氏云:如如不动,了了常知。《易?系》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丹书》云:身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是知三教所尚者,静定也,周子所谓主于静者是也。盖人心静定,未感物时,湛然天理,即太极之妙也。一感于物,便有偏倚,即太极之变也。苟静定之时,谨其所存,则天理常明,虚灵不昧,动时自有主宰,一切事物之来,俱可应也。静定工夫纯熟,不期然而自然,至此无极之真复矣,太极之妙应明矣,天地万物之理悉备于我矣。
上卷
四、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论
生生子曰:天地间非气不运,非理不宰,理气相合而不相离者也。何也?阴阳、气也,一气屈伸而为阴阳动静,理也。理者、太极也,本然之妙也。所以纪纲造化,根柢人物,流行古今,不言之蕴也。是故在造化,则有消息盈虚:在人身,则有虚实顺逆。有消息盈虚,则有范围之道;有虚实顺逆,则有调剂之宜。斯理也,难言也,包牺氏画之,文王彖之,姬公爻之,尼父赞而翼之,黄帝问而岐伯陈之,越人难而诂释之,一也。但经于四圣则为《易》,立论于岐黄则为《灵》、《素》,辨难于越人则为《难经》,书有二而理无二也。知理无二,则知《易》以道阴阳,而《素问》,而《灵枢》,而《难经》,皆非外阴阳而为教也。《易》理明,则可以范围天地,曲成民物,通知乎昼夜;《灵》、《素》、《难经》明,则可以节宣化机,拯理民物,调燮札瘥疵而登太和。故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易》。术业有专攻,而理无二致也。斯理也,难言也,非独秉之智不能悟,亦非独秉之智不能言也。如唐祖师孙思邈者,其洞彻理气合一之旨者欤,其深于《易》而精于医者欤,其具独秉之智者欤。故曰: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惟会理之精,故立论之确,即通之万世而无敝也。彼知医而不知《易》者,拘方之学,一隅之见也;以小道视医,以卜筮视《易》者,亦蠡测之识,窥豹之观也,恶足以语此。
上卷
五、问三才所同者于人身何以见之
生生子曰:人之与天地万物同者,同此理气也。朱子曰:人之与物,本天地之一气,同天地之一体也,故能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皇极经世》曰:天有四时,地有四支。四支各有脉也,一脉三部,一部三候,以应天数。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其中,三才之道也。《撄宁生卮言》曰:天地非大气鼓,则寒暑不能以时,潮汐不能以讯,霜露冰雪不能以其候;人身非此气鼓,则津液不得行,呼吸不得息,血脉不得流通,糟粕不得传送也。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卮言》曰:人首尊而足卑。天地奠位也,脾肺相为母子,山泽通气也;肝胆主怒与动,雷风之相搏也;心高肾下,水火不相射也。此人之所以与天地参而为三也。
上卷
六、命门图说
生生子曰:天人一致之理,不外乎阴阳五行。盖人以气化而成形者,即阴阳而言之。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此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瓣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又曰原气,禀于有生之初,从无而有。此原气者,即太极之本体也。名动气者,盖动则生,亦阳之动也,此太极之用所以行也。
两肾,静物也,静则化,亦阴之静也。此太极之体所以立也。动静无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其斯命门之谓欤。
图 《素问》曰:“肾藏骨髓之气”。又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难经》曰:“男子以藏精”,非此中可尽藏精也,盖脑者髓之海,肾窍贯脊通脑,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