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黄桂枝芍药苦酒汤(《金匮》)治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风水脉浮,黄汗脉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毛孔入得之。(水气从毛孔入而伤其心,故水火相侵而色黄,水气搏结,而脉沉也。凡看书宜活看,此证亦有从酒后汗出当风所致者,虽无外水,而所出之汗,因风内返亦是水。凡脾胃受湿,湿久生热,湿热交蒸而成黄色,皆可以汗出。入水之意,悟之!)黄(五钱)芍药桂枝(各三钱)

  苦酒一杯半,水一杯,煎八分,温服。当心烦,至六七日乃解。(汗出于心,苦酒止之太急,故心烦。至六七日,正复而邪自退也。)桂枝加黄汤(《金匮》)黄汗之病,两胫自冷,盗汗出。汗已反发热,久久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以上皆黄汗之变证、师备拟之,以立治法。兹因集隘,不能全录,只辑其要)。此为黄汗。(言变证虽多,而其源总由水气伤心所致。结此一句,见治法不离其宗。)桂枝芍药生姜(各三钱)甘草(炙)黄(各二钱)大枣(四枚)

  水三杯,煮八分,温服。须臾啜热粥一杯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前方止汗,是治黄汗之正病法。此方令微汗,是治黄汗之变症法。

  卷之三

  胀满蛊胀方

  七气汤治实胀属七情之气者。

  方见《心腹痛》。

  胃苓散消胀行水。

  苍术(一钱五分,炒)白术浓朴(各一钱五分)桂枝(一钱)陈皮泽泻猪苓(各一钱五分)

  炙草(七分)茯苓(四钱)

  加生姜五片,水三杯,煎八分服。去桂、草,以煨半熟蒜头捣为丸。陈米汤下三四钱,一日两服更妙。

  浓朴三物汤浓朴七物汤二方俱见《腹痛》。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

  桂枝生姜(各三钱)甘草麻黄细辛(各二钱)附子(一钱)大枣(三枚)

  水三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去沫,入诸药,煎八分,温服,日夜作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上即愈。

  此症是心肾不交病。上不能降,下不能升,日积月累,如铁石难破。方中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细辛、附子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

  枳术汤(《金匮》)治心下坚大如盘。(如盘而不如杯,邪尚散漫未结,虽坚大而不满痛也),水饮所作(与气分有别也,气无形以辛甘散之,水有形以苦泄之)。

  枳实(二钱)白术(四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日夜作三服。腹中软即止。

  禹余粮丸(《三因》)治十肿水气,脚膝肿,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但是水气,悉皆主之(许学士及丹溪皆云此方治臌胀之要药)。

  蛇含石(大者,三两,以新铁铫盛,入炭火中烧石与铫子一般红,用钳取石,倾入醋中,候冷取出,研极细)禹余粮石(三两)真针砂(五两,先以水淘净炒干,入余粮一处,用米醋二升,就铫内煮醋干为度,后用铫。并药入炭中,烧红钳出,倾药净砖地上,候冷研细。)以三物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治水妙在转输,此方三物,既非大戟、甘遂、芫花之比,又有下项药扶持,故虚人老人亦可服。

  羌活木香茯苓川芎牛膝(酒浸)桂心蓬术青皮附子(炮)干姜(炮)白豆蔻(炮)大茴香(炒)京三棱(炮)白蒺藜当归(酒浸一宿,各半两)

  上为末,入前药拌匀,以汤浸蒸饼,捩去水,和药再杵极匀,丸如桐子大。食前温酒白汤送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最忌盐,一毫不可入口,否则发疾愈甚。但试服药,即于小便内旋去,不动脏腑。病去日,日三服,兼以温和调补气血药助之,真神方也。

  此方昔人用之屡效,以其大能暖水藏也,服此丸更以调补气血药助之,不为峻也。

  卷之三

  暑症方

  六一散(河间)治一切暑病。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

  研末,每服三钱,井花水下,或灯草汤下。

  白虎汤(仲景)治伤暑大渴、大汗之证。

  方见《伤寒》。加人参者,以暑伤元气也。加苍术者,治身热足冷,以暑必挟湿也。

  香薷饮治伤暑,发热,身痛,口燥,舌干,吐泻。

  甘草(一钱)浓朴(一钱五分)扁豆(二钱)香薷(四钱)

  水二杯,煎八分,冷服或温服。泻利,加茯苓、白术;呕吐,加半夏;暑气发搐,加羌活、秦艽。

  大顺散治阴暑,即畏热贪凉之病。

  干姜(一钱,炒)甘草(八分,炒)杏仁(去皮尖,六分,炒)肉桂(六分)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杯,煎七分服。如烦躁,井花水调下一钱。

  生脉散却暑良方。

  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一钱)

  水一杯,煎七分服。

  清暑益气汤(东垣)炙(一钱五分)人参白术苍术青皮陈皮麦冬猪苓黄柏(各五分)干葛泽泻(各二钱)神曲(八分)炙草五味(各三分)升麻(三分)归身(三分)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七分服。

  一物瓜蒂汤(《金匮》)瓜蒂(二十个)

  水二杯,煎八分服。

  卷之三

  泄泻方

  胃苓散方见《胀满》。加减详《三字经》注。

  四神丸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

  补骨脂(四两,酒炒)肉豆蔻(面煨,去油)吴茱萸(泡)五味(炒,各二两)

  用红枣五两,生姜五两,同煮。去姜,将枣去皮核捣烂为丸,如桐子大。每日五更服三钱,临卧服三钱,米汤下。加白术、附子、罂粟、人参更效。

  生姜泻心汤黄连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以上六方,俱见《伤寒论读》。

  按:以上诸法,与《内经》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一节,揆脉证而择用,甚验。张石顽《医通》载之甚详,但古调不弹久矣!余新悟出一方,有泻心之意。上可消痞,下可止泻。肠热胃寒,能分走而各尽其长。非有他方,即伤寒厥阴条之乌梅丸也,屡用屡验。

  卷之四

  眩晕方

  一味大黄散鹿茸酒二方见上“三字经”注。

  加味左归饮治肾虚头痛如神,并治眩晕目痛。

  熟地(七八钱)山茱萸怀山药茯苓枸杞(各三钱)细辛炙草(各一钱)川芎(二钱)肉苁蓉(酒洗,切片三四钱)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正元丹(《秘旨》)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有时阴火上冲,则头面赤热,眩晕恶心。浊气逆满,则胸胁刺痛,脐肚胀急。

  人参(三两,用附子一两煮汁收入,去附子)黄(一两五钱,用川芎一两酒煮汁收入,去川芎)山药(一两,用干姜二钱煮汁收入,去干姜)白术(三两,用陈皮五钱煮汁收入,去陈皮)茯苓(二两,用肉桂六钱酒煮汁收入,晒干勿见火,去桂)甘草(一两五钱,用乌药一两煮汁收入,去乌药)上六味,除茯苓,文武火缓缓焙干,勿炒伤药性,杵为散。每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红枣一枚,同煎数沸,入盐一捻,和滓调服。服后,饮热酒一杯,以助药力。

  卷之四

  呕哕吐方

  二陈汤半夏(二钱)陈皮(一钱)茯苓(三钱)炙草(八分)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加减法详“三字经“注。

  小柴胡汤方见《伤寒》。

  吴茱萸汤方见《隔食反胃》。

  大黄甘草汤(《金匮》)治食已即吐。

  大黄(五钱)甘草(一钱五分)水二杯,煎八分服。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仲景)凡呕家夹热,不利于香砂橘半者,服此如神。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一钱五分)水一杯半,煎七分服。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