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古义-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第十七旧同)难曰。经(内经无所见)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尽知也。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本脏脉名曰从从者当愈)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相克脉名曰逆逆者当死)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阳病见阳脉吉)而反得沉涩而微者。死也。(阳病见阴脉凶)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脉与病合)沉细。(阴病见阴脉)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阴病见阳脉)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实病见实脉未危)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实病见虚脉危)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虚病见虚脉)而反紧大而滑者。死也。(虚病见实脉)
按此篇所问三件。而答止见死证一节。他无所见。疑是脱简。王文洁云。肝病见其本脏脉。则病自已。若见相克脉。
乃死。余可类推。据王说。则自已之证。含蓄在其中。滑注云。第十八难所谓人病沉滞久积聚一条。当此篇连年月而不已之答。文错简在彼。今且从之。旧本第十六至十八难。各篇问答。殊不相蒙。疑是古经残缺。不然。则吕广重篇粗耳。
今因滑氏诸家之说。移易正文。略其义尔。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邪。(应连年月不已之问)然。诊在右胁(肺部)有积气。得肺脉(短涩)结。脉结甚则积(气)甚。结微则(积)气微。诊不得肺脉(结)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然。肺脉虽不见。右手(三部)脉当沉伏。其外(形体)痼疾同法耶。将异也。然。内有积气。脉当结伏。外有痼疾。脉当浮结。(以上十六字旧本脱落今因后节补之)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手)表里。(浮沉)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聚疑气字下同)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按此旧本第十八难。文义具前注末节然字下。古经脱内有积气云云十六字。近世浪华林见宜难经或问中。既已补入。
今从之。
(第十八旧十九)难曰。经言脉有逆(女脉寸弱尺盛)顺。(男脉寸盛尺弱)男女有恒(男上盛女下盛有定位)而反者。何谓也。
按女脉为逆。男脉为顺。顺者属春夏生气。从下而上达。逆者属秋冬生气。从上而下行。此谓男女有常也。如滑注所言。则逆顺与反。其义不分。失问答之义。何者。此难所问。凡逆顺与反。自是二义。答辞亦分为二件。学人思诸。
然男子生于寅。(春气始升)寅为木。(发生)阳也。女子生于申。(秋气始降)申为金。(敛)阴也。故男脉在关上。(寸)女脉在关下。(尺)是以男子尺脉恒弱。(寸脉盛)女子尺脉恒盛。(寸脉弱)是其常(理)也。
按此第一件之答辞。谓男女自然。有逆顺之分也。寅为木。阳也者。谓建寅月阳气始出于地。而万物生气。皆在于上。自寅至未。六支配于春夏。而皆阳也。申为金。阴也者。建申月阳气下降。而阴始用事。庶类之生气。皆入于地。
自申至丑。六支配于秋冬。而皆阴也。寅申说。诸家泥矣。不可从也。
反者。男得女脉。(寸弱尺盛)女得男脉(寸盛尺弱)也。其为病何如。然。男得女脉为不足。病在内。(阴分)左(脉)得之。病在左(部)右(脉)得之。病在右(部)(下同)随脉言之也。女得男脉为太过。病在四肢。(阳分)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之。此之谓也。
按此第二答。此篇太过不及。主心肺肾肝言。即气血之偏虚偏实也。所谓男得女脉。寸弱尺盛。譬犹春夏阳气不上腾。而滞于地下。则阴有余。阳不足。故病在内。内者。谓阴部有ht也。
女得男脉为太过。寸盛尺弱。谓阴不足。阳有余。犹秋冬阳不下降。而留于地上。故病在四肢。谓心肺部有事也。上左右。指脉位。下左右。指脏部言之。
(第十九旧二十)难曰。经(今无所见)言。脉有伏匿。伏匿于何脏。而言伏匿耶。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
脉居阴部。(尺)而反阳脉(浮滑长)见者。为阳乘阴也。脉虽时沉涩而短。(三脉皆阴是伏)此谓阳(乘)中伏阴也。
脉居阳部。(寸)而反阴脉(沉涩短)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三脉皆阳)此谓阴(乘)中伏阳也。
按伏匿字。出素问调神论。然非脉名。滑注辨此篇伏匿。与三难复溢同异。然彼乃复溢对待而言。此则伏与乘相配而言。其义本异。所谓伏匿者。唯伏也。故云更相伏乘。是亦阴阳有余不足之义。接前篇言。然与前篇义有差别。所谓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则知阴部亦盛也。然则三部皆阴盛之脉。而其阴乘时阳仅见者。此伏阳也。将为重阴之渐。脉居阴部。反阳脉见。则知阳部亦盛也。阳中时仅见阴脉。此伏阴也。将为重阳之渐。凡狂癫之证。共是五脏偏虚偏实之所由生焉。其在外邪。亦有所偏。实则为狂为癫。可以见已。
重阳者狂。(阳实)重阴者癫。(阴实)脱阳者见鬼。(独阴之极)脱阴者目盲。(孤阳之极)
按此篇滑注。以为五十九难狂癫之文。错简出于此。以予观之。弗然。彼所论则脏气偏实之所生。病从内也。此即伤寒热病阳症阴症等所见。病从外也。故见鬼目盲乃死。彼所谓狂癫。正气自失。精神放散。不归本舍。历年之久。犹尚未已。岂有目盲见鬼之危急乎。学人察诸。
(第二十旧二十一)难曰。经言。人形病(外证)脉不病。(胃气存)曰生。脉病(胃气亡)形不病。(内证)曰死。
何谓也。然。人形病脉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脉亦似病)谓息数(属病势)不应脉数也。(属生气)此大法。
按此难形病脉病。审考其所答之辞。所谓息数不应脉数者。则其形病者。气息短促。形体颤摇。而虽脉有邪势。稍有胃气存焉。此形病虽甚。应不至死。如脉病而形不病。则形息共稳。而脉见虚豁。无胃气之和。是形病虽无已甚。然与脉反。不死何俟。盖此难所言。凡内伤之病。则其所发以渐。故所苦亦缓。而脉乃日恶一日。此脉病而人不病也。外邪之为病。息气动形。屈伸颠沛。然脉动实强。犹有胃气。此形病而脉不病也。滑注所引周氏之说。不可从矣。唯若仲景之说。乃为稳当。
(第二十一旧二十二)难曰。经言脉有是动。(卫病浅)有所生病。(荣病深)一(经)脉变为二病(是动所生)者。
何也。然经言是动(病)者(属)气也。所生病者(属)血也。邪在气。(卫外)气(阳)为是动。邪在血。(荣中)血(阴)
为所生病。气主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卫)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荣)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
后所生病也。
按灵枢第十篇。载每经是动所生二病。然或未知二病有何等之别。故此难因设问答。以明各病有阴阳中外之异焉。
所谓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又云。气先病。血后病。此云气血。盖指荣卫为言。所谓是动者。卫病也。邪在脉外。
所生病者。荣病也。邪在脉中。譬如伤风是太阳之卫病。而主桂枝。伤寒是太阳之荣病。而主麻黄之类。大意以此推之。
则知是动所生。俱皆为外邪冒经之病。而其谓先后者。亦有浅深之差。或以分外邪内伤二病等说。似不免牵合。但为荣卫二分。平易看过时为稳当。
(第二十二旧八)难曰。寸口(三部)脉平(无偏倚)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本)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