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斋直指方论-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气血痰水,受病于内者也;风寒暑湿,致寇于外者也。人之一身血气既虚,阴阳不守。

  饮食居处,嗜欲无节,冲风卧地,调护不加,于是经络空疏,腠理开彻,风邪乘其虚而入之,中风诸风皆是物耳。风之为病,善行数变,其中人也猝,其眩人也晕,激人之涎浮,昏人之神乱。挟热则痿惰缓弛,挟寒则急痛拘挛。自其邪气之入人也,邪气反缓,正气反急,正气引邪为僻、为窜视、为掣纵、为搐搦、为瘫痪、为反张。在于阳则皮肤缓,在于阴则腹里急。缓则四肢不能收,急则一身不能仰。皆随其邪气所至表里浅深而有证也。种类虽多,大要有四。血气偏虚,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疼痛,谓之偏枯;神智不乱,身体无痛,四肢不举,一臂不随,谓之风痱;(能言则可治。)忽然迷仆,舌强不语,喉中窒塞,噫噫有声,谓之风;(身软有汗则生。)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其人肉浓,身顽不知痛痒。风多则走注,寒多则疼痛,湿多则重着,在筋则筋屈而不伸,在脉则血凝而不流,在肉则不仁,在骨则癃重,夫是之谓风痹。伤风一证,发热烦躁,头疼面光,恶风自汗,盖风能散气,故有汗也。

  风家脉浮者,病在表;脉实者,病在里;脉虚者,病在脏;脉促者,病在上。浮则发散,实则疏导,虚则温之。促于上而病患壮盛,胸喉澎湃者,瓜蒂散少少吐之。俗谓热则生风,大纲然尔。多有胃虚、气虚、血虚,虚极而生风者。若诸虚证候,天雄、附子、官桂、川乌又不可缺。治法大要,尽以消痰顺气为先。顺气用南木香、苏合香丸辈;消痰用南星、半夏、细辛、僵蚕辈。如石绿、铁焰、水银、轻粉、铅霜、朴硝等剂,谨勿妄施。寒毒入胃,则血脉凝涩,真气消铄,不旋踵而废人。治风良剂,小续命汤为上,排风汤次之,然二药主风不主气,须以人参顺气散、乌药顺气散佐助其间,气一流行,则风亦疏散矣。至若口开手散,泻血遗尿,眼合不开,汗出不流,吐沫气粗,声如鼾睡,面绯面黑,发直头摇,手足口鼻清冷,口噤而脉急数,皆为不治之证。其余诸风种类,余于《婴儿惊风指要》备论之。

  卷之三 诸风

  诸风证治

  心中风

  心风偃卧热而喑,唇赤其身有汗生,白黑青黄唇上见;停停时悚扁医惊。

  心中风,偃卧不能倾侧,发热失音,其舌焦赤。汗流唇赤者,可治,灸心俞。若唇上白黑青黄,乃心坏为水,面目停停时时悚动者,并不治。心俞二穴在第五椎骨下两旁各一寸半。

  五脏俞穴《千金翼》所载与《六十七难》注同取分寸法,男左手女右手,以中指第一节为一寸。

  肝中风

  肝家踞怒不低头,左胁偏疼筋急搜,额目唇青为可疗,目黄目白使人愁。

  肝中风,踞坐不能低头,上视多怒,左胁偏疼,诸筋挛急,头目动,其目青绕。两目连额微青,面黄者,可治,灸肝俞。若大势青黑,其目一黄一白者,不治。肝俞二穴在第九椎骨下两旁各一寸半。

  肾中风

  肾中踞而腰脊疼,面浮耳黑贼风生,胁无黄迹能痊愈,直发泥容旦暮倾。

  肾中风,踞坐腰脊痛引小腹,面上浮肿,其耳黑。视左右胁,未有点点黄色者,可治,灸肾俞。若胁上黄点,面如土色,鬓发直,齿黄赤者,不治。肾俞二穴在第十四椎骨下两旁各一寸半。

  肺中风

  肺风喘促满胸堂,偃卧燥异常,口鼻之间须要白,寻衣肺坏色忧黄。

  肺中风,偃卧胸满气短,喘息时嗽,燥闷汗出,其鼻白。目下及鼻四周,以至于口色白者,可治,灸肺俞。若色黄,乃肺坏为血,其与寻衣摸空者并不治。肺俞二穴在第三椎骨下两旁各一寸半。

  脾中风

  脾中风兮肌肉,踞而腹满吐咸酸,唇并肢体通黄瘥,手足眸青疗已难。

  脾中风,踞坐腹满,皮肉动,四肢放纵,其唇黄。身通黄,吐咸汁者,可治,灸脾俞。

  若

  胃中风

  胃病根源饮食来,抬肩喘息气难开,口张额汗腹中满,浮诊双关脉大哉。

  胃中风,腹满胀,隔塞不通,张口喘息,额上多汗,孙地仙所谓新食竟取风为胃风是也胃俞二穴在第十二椎骨下两旁各一寸半。

  中风恶证

  中风恶证细推求,口噤须迟脉数忧,眼合不开并窜瞪,面绯面黑手难收。

  口开吐沫气粗大,发直摇头汗不流。

  鼾喉鸣兼鼻冷,遗尿泻血并皆休。

  中风多是恶风自汗,心风脉浮洪,肝风脉浮弦,肾风脉浮滑,肺风脉浮涩,脾风脉浮缓。

  或以三部候之,或以本脏取之,不可一概论也,医者当明辨之。

  治猝中法

  圆白天南星(湿纸裹煨)楠木香苍术(生)白羊眼半夏(用百沸汤就铫蘸少顷。各一钱半)

  上件锉散,分作二服,水一盏半,生姜七浓片,煎取其半,乘热调苏合香丸三丸灌下。

  痰盛者加全蝎二枚,炙。治一切猝中,不论中风、中寒、中暑、中湿、中气及痰厥、饮厥之类,初作皆可用此。先以皂角去弦皮,细辛或生南星、半夏为末,揭以管子吹入鼻中,俟其喷嚏,即进前药。牙噤者,中指点南星、细辛末,并乌梅肉,频擦自开。

  又法

  楠木香(细锉,二钱)生南星(七片)生姜(七片)石菖蒲(二寸,捶碎)

  上煎取清汁,乘热调楠木香末一钱、苏合香丸三丸与之。

  小续命汤治中风诸风,迷仆涎潮,舌强语謇,或昏愦痿弛,或厥冷拘挛,不论表里浅深,服之皆验。

  麻黄(去节)人参防己官桂黄芩杏仁(去皮尖,焙)白芍药芎甘草(炒。各一两)防风(一两半)附子(炮,去皮脐,只用半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五浓片,枣二枚,水盏半,煎一盏,温服。恍惚加白茯苓;骨节烦疼去黄芩,加白术、附子;骨肉冷疼,加辣桂、附子;呕逆腹胀,加人参、半夏;自汗去麻黄,加芍药;大便结热,去附子,加枳壳、大黄;痰多加南星炮切数片;风虚加当归;渴加栝蒌根;身疼加秦艽;喘急加炒桑白皮。

  排风汤治五脏风、诸风,亦治风毒香港脚肿痛。

  白藓皮白术白芍药辣桂(去粗皮)当归川芎杏仁(去皮尖,微炒)防风甘草(各二两。炒)独活麻黄(去节)白茯苓(各三两)

  上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姜四片,煎一盏,温服。

  良方人参顺气散治诸风战掉,拳挛眩晕,邪麻痹疼痛。

  川芎桔梗白术白芷陈皮枳壳(炒)甘草(各一两。炒)麻黄(去节)天台乌药(上为末。每二钱,姜枣煎服。

  乌药顺气散证治同前,亦主香港脚。

  乌药(去心)麻黄(去节)陈皮(各二两)川芎枳壳(炒)北梗白芷直僵蚕(炒,去丝)甘草(炒。各一两)白姜(炮,半两)

  上为末。每二钱,姜枣煎服。

  摄生饮治一切猝中。不论中风、中寒、中暑、中湿及痰厥、饮厥、气厥之类,初作即用此。

  圆白南星(湿纸裹煨)楠木香半夏(用百沸汤就铫蘸少顷。各一钱半)辣细辛苍术(生)甘草(生)细节石菖蒲(各一钱)

  上锉。分二服,每服水盏半,姜七浓片,煎取其半,乘热调苏合香丸(方具诸气门)。

  三丸灌下。痰盛加炙全蝎二枚。先以皂角肉为细末,管子揭些吹入鼻中,候喷嚏即进药。牙噤者乌三生饮治猝中昏迷,痰盛喉鸣,口眼斜,半身不遂,但脉沉无热者可服。

  南星(一两)川乌(生)附子(生。各去皮脐,半两)楠木香(二钱半)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十浓片,煎取半,微温服。

  附香饮证治如前。

  附子(生,四钱)木香(二钱)

  上咀。分二服,每用水盏半,姜十片,煎取半,微温服。虚人可用。

  星香饮证治如前。

  南星(八钱)木香(二钱)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