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燥者润之,今肺虚自燥,故润以阿胶、杏仁;金郁则泄之,今肺中郁火,故泄以兜铃、粘子;土者金之母,虚者补其母,故入甘草、粳米以补脾益胃。

  卷二 火门第八

  大补丸

  黄柏(一斤,炮褐色,为末,水丸气虚者四君子汤下,血虚者四物汤下)

  肾火从脐下起者,肾水衰也,此方主之。

  肾非独阴也,命门之火寄焉。肾水一亏,则命门之火无所畏而自炽矣,故龙雷之火从脐下动也。经曰:水郁则折之。水郁者,肾部有郁火也。折之者,制其冲逆也。柏皮味苦而浓,为此之谓也。气虚下以四君子汤,恐其寒凉而坏脾也;血虚下以四物汤,助其滋阴而制火也。

  卷二 火门第八

  滋肾丸

  黄柏(十两,酒浸)知母(六两,酒浸)肉桂(五钱)

  肾火起于涌泉之下者,此方主之。

  热自足心直冲股内而入腹者,谓之肾火起于涌泉之下。知、柏苦寒,水之类也,故能滋益肾水;肉桂辛热,火之属也,故能假之反佐,此《易》所谓水流湿、火就燥也。

  卷二 火门第八

  三补丸

  黄芩黄连黄柏(俱酒润,等分)

  三焦有火,嗌喉干燥,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此方主之。

  少火之火,无物不生;壮火之火,无物不耗,《内经》曰壮火食气是也。故少火宜升,壮火宜降。今以三物降其三焦之壮火,则气得其生,血得其养,而三焦皆受益矣,故曰三补。

  黄芩苦而枯,故清热于上;黄连苦而实,故泻火于中;黄柏苦而润,故泻火于下。虽然火有虚实,是方但可以治实火,若虚者用之,则火反盛,谓降多亡阴也。丹溪曰:虚火可补,人参、黄之类。则虚实之辨,若天渊矣,明者幸求之证焉。

  卷二 火门第八

  益元散

  (即暑门六一散,又名天水散)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

  共为末,用蜜水调下三钱。

  六腑有实火,上有烦渴,下有便秘、赤涩者,此方主之。

  滑石性寒,故能清六腑之热;甘草性平,故能缓诸火之势。

  卷二 火门第八

  凉膈散

  黄芩(酒炒)栀子仁(炒黑)薄荷(各一两)连翘(四两)大黄(酒浸)芒硝甘草(各二两)

  共为末,每服五钱。

  火郁上焦,大热面赤者,此方主之。

  黄芩、栀子,味苦而无气,故泻火于中;连翘、薄荷,味薄而气薄,故清热于上;大黄、芒硝,咸寒而味浓,故诸实皆泻;用甘草者,取其性缓而恋膈也。不作汤液而作散者,取其泥膈而成功于上也。

  卷二 火门第八

  清咽太平丸

  薄荷叶(十两)川芎甘草防风乌犀角柿霜(各一两)桔梗(三两)

  蜜丸噙化。

  膈上有火,早间咯血,两颊常赤,咽喉不清者,此方主之。

  消风清热,莫如薄荷,故用以为君;佐以乌犀,解心热也;入以柿霜,生津液也;用川芎,有清上之功;用防风,有解散之效;恐诸药之下流,故载以舟楫;因火势之急速,故缓以国老。师云:咽者胆之候,若只咽间痰热,膈内和者,宜以平胆之方主之。

  卷二 火门第八

  温胆汤

  竹茹枳实(麸炒)半夏(制)甘草(各二两)陈皮(去白)生姜(各四两)

  胆热呕痰,气逆吐苦,梦中惊悸者,此方主之。

  胆,甲木也,为阳中之少阳,其性以温为常候,故曰温胆。竹茹之清,所以去热;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枳实所以破实,陈皮所以消滞,生姜所以平呕,甘草所以缓逆。伤寒解后,多

  卷二 火门第八

  珍珠散

  琥珀珍珠粉铁粉天花粉朱砂寒水石牙硝大黄(酒浸)生甘草各等分为末,每用薄荷汤调下三钱。

  男、妇、小儿五脏积热,心胸闷乱,口干舌燥,精神恍惚,癫狂等证,此方主之。

  明可以安神,琥珀、珍珠皆明物也,故用之以安神魄;重可以去怯,铁粉、朱砂皆重物也,故用之以定惊狂;寒可以去热,硝、黄、水石,皆寒物也,故用之以除积热;热之盛者必渴,天花粉可以生津;火之炽者必急,生甘草所以缓急。

  卷二 火门第八

  人参黄白术甘草考

  实火可泻,宜用芩、连、栀、柏;虚火可补,宜用人参、黄、白术、甘草,所谓温能除大热也。或者误用芩、连、栀、柏以治虚火,则火益炽。何以然哉?四件皆降下之品,降多则亡阴,阴亡则不足以济火,故令火益炽。

  卷二 火门第八

  天雄附子川乌硫黄考

  诸证无火者,宜于四件斟酌之。

  壮火固不可有,少火亦不可无,所谓天非此火不足以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足以有生。故凡诸证寒凉太过,几于无阳者,宜审择而用之。昔人以附子一物为太阳丹,以天雄、附子、川乌为三建汤,以硫黄为金液丹,皆所以养其真阳,壮其真火,而存此身之生气耳。

  明变之士,幸教我哉。

  卷二

  斑疹门第九

  叙曰:无热不斑,无湿不疹,此二言者,斑疹之大观也。其致疾之由,则有风、寒、暑、湿之殊;辨证之法,则有表、里、虚、实之异。此在人之自悟,非可以纸上尽也。

  卷二 斑疹门第九

  防风通圣散

  防风川芎当归大黄芒硝白芍药连翘薄荷麻黄石膏桔梗黄芩白术栀子荆芥滑石甘草失下发斑者,此方主之。

  失下者,肠胃燥实,当下而失于下也。失下则热无所泄而结于胃,胃主肌肉,故肌肉之间见红斑也。红者,火之色,热之炽也。方中有大黄、芒硝、甘草,乃伤寒门调胃承气汤也,所以泻肠胃之实热;加连翘、栀子、黄芩、薄荷,乃火门之凉膈散也,所以散胸膈之热邪。

  全方除芒硝、大黄,各曰双解散;解表有防风、麻黄、薄荷、荆芥、川芎;解里有石膏、滑石、黄芩、栀子、连翘;复有当归、芍药以和血;桔梗、白术、甘草以调气。营卫皆和,表里俱畅,故曰双解。本方名曰通圣散,极言其用之妙也。正考见中风门。

  卷二 斑疹门第九

  葛根橘皮汤

  葛根橘皮杏仁知母麻黄黄芩甘草冬月肌中斑烂,咳而心闷者,此方主之。

  冬月腠理闭密,故用麻黄以发表;肌属阳明,故用葛根以解肌;咳为肺气不利,故用橘皮、杏仁以利气;闷为心膈有热,故用黄芩、知母以清热;辛甘发散为阳,故佐以甘草,且调诸药而和中也。

  卷二 斑疹门第九

  阳毒升麻汤

  升麻(半两)生犀角(镑)麝香黄芩(炒)人参甘草(各二钱五分)

  伤寒吐、下后,狂言面赤,阳毒发斑者,此方主之。

  吐、下后中气必虚,故用人参、甘草以补中;升麻、犀角寒而不滞,故为散斑之要药。

  佐以麝香,利气窍也。佐以黄芩,清阳毒也。

  卷二 斑疹门第九

  玄参升麻汤

  玄参升麻甘草(各等分)

  发斑咽痛者,此方主之。

  升麻能散斑,甘草、玄参能清咽。散斑者取其辛温,谓辛能散而温不滞也。清咽者,取其甘苦,谓甘能缓可苦能降也。

  卷二 斑疹门第九

  消毒犀角饮子

  牛蒡子(六钱)荆芥(二钱)防风(三钱)甘草(一钱)

  皮肤有斑疹,无里证者,此方主之。

  辛甘发散为阳,故用防风、甘草;斑之为患,热药治之则血溢而益盛,寒药治之则血凝而不散,惟辛凉之药为宜,故用牛蒡、荆芥。无犀角而名犀角者,谓其功用同乎犀角也。

  卷二 斑疹门第九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白芍药甘草麻疹已出、未出,此方皆主之。

  诸疹未出,升麻、葛根能出之;诸疹已出,升麻、葛根能散之;芍药和营,甘草和卫。

  卷二 斑疹门第九

  消风散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