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毒草)大泻胸中湿滞续随子(专入胃)。即俗所名千金子者是也。味辛气温有毒。诸书皆载下气最速。(时珍曰。

  续随与大戟泽漆甘遂茎叶相似。其功长于利水。惟在用之得法。亦皆要药也。)凡积聚胀满。痰饮诸滞等症。服之最宜。以其以毒攻毒故也。气味形质功用。颇有类于大戟泽漆甘遂。

  故书亦载此属克伐之味。若脾胃虚寒泄泻。服之必死。黑子疣赘。用此捣烂。时涂之。自落。或以煮线系瘤。时时扎之。渐脱去。取色白。压去油用。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隰草)大泻心热利水瞿麦(专入心。兼入小肠)。味苦性寒。功专泻心利水。故书载利小便。决肿痈。去癃闭。

  拔肉刺。下胎产。除目翳。然其气禀纯阳。必其小肠气浓。服此疏泄之味。病始克除。(淋症有虚有实。如淋果属热致。其茎痛不可忍。手按热如火烁。血出鲜红不黯。淋出如沙如石。脐下妨闷。烦燥热渴。六脉沉数有力。洵为属热。如其茎中不痛。痛喜手按。或于溺后搀痛。稍久则止。或登厕小便涩痛。大便牵痛。面色萎黄。饮食少思。语言懒怯。六脉虚浮无力。是为属虚。)若使小肠素虚。经云。心属有热。不惟其热不除。则虚而益虚。必致变生他症矣!妊娠产后小便不利。及脾虚水肿。均并禁焉。恶螵蛸。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石草)清肺热以利水石苇(专入肺。)苦甘微寒。功专清肺行水。凡水道不行。化源不清。以致水道益闭。(化源不清。则水道自闭。)石苇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味苦气寒。苦则气行而金肃。寒则热除而水利。是以劳力伤津。伏有热邪。而见小便不通。及患背发等症。治当用此调治。俾肺肃而水通。亦淋除而毒去矣。去梗及黄毛。微炙用。生于瓦上。名瓦苇。亦治淋。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蚌蛤)利水通道逐蛊下血紫贝(专入脾肝)。即贝子之色赤者也。味咸气平。其物出于云南。白入气。紫入血。(紫斑而骨白。)功专利水通道。逐蛊下血。凡人症患香港脚。小儿斑疹目翳。五癃水肿。蛊毒鬼蛀。用此的能解除。盖因咸有软坚之力。脚症湿热。用此得以透骨逐邪。(贝骨坚硬。故能透骨。)和以诸药。使其蒸蒸作汗次第而解也。目翳用此粉点。亦以能除湿热而使血得上营。

  但与贝子相类甚多。如砑蠃之类皆能相混。分别用之。(颂曰。贝类极多。古人以为宝货。

  而紫贝尤贵。后世不用贝钱。而药中亦希使之。)背上深紫有黑点者良。生研细末用。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蚌蛤)清热利水田螺(专入膀胱肠胃)。味甘大寒。产于水田。性禀至阴。故能引热下行。凡人目患赤痛。只取田螺。以珍珠末黄连末纳入良久。取汁点目神效。以寒能除热也。且治噤口痢疾。用活大田螺二枚捣烂。入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热气下行。即思食矣!至治(熊产诚)小便腹胀如鼓。只取田螺一枚。盐匙。连壳捣碎。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并能止渴醒酒。以除余热。此虽止属外治。亦见其性引下行之力耳!

  上编\\卷四泻剂

  泻水

  (化生)攻拔水气壅肿蝼蛄(专入肠胃)。气味寒咸。(穴土而居。)性甚奇特。书言将此分为上下左右四截。

  若以上截治肿。则肿即见上消。下截治肿。则肿即见下消。左截治肿。则肿即见左消。右截治肿。则肿即见右消。又载自腰以上以治。则能拔水上行而使二便皆涩。自腰以下以治。则能使便立下。(弘景曰。自腰以前甚涩。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后甚利。能下大小便。)妇人难产。

  亦可照此以治。而产即解。痈肿瘰肉刺。若生捣汁以涂。则刺与肿皆治。骨鲠入喉不下。

  末吹即能见愈。外此箭簇入肉。用此涂贴患处。则箭即克见拔。(又牙齿疼痛。用土狗一个。旧糟裹定。温纸包煨焦。去糟。研末傅之立止。)究其治效。总因性善攻穴。其性急迫。

  故能如此取效也。(颂曰。今方家治石淋导水。用蝼蛄七个。盐二两。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每酒服一钱即愈也。)味咸气寒。俗名土狗。凡用此药。宜审其体实方可劫取。若使体虚气薄。但见书载治功。任意妄施。其不伤人性命者鲜矣。(朱震亨曰。蝼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虚人戒之。)此与蓖麻子等药同为一类。用时须当细审。取雄(或云用火烧地赤。

  置蝼于上。任其跳死。覆者雄。仰者雌也。)去翅足炒用。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痰之见病甚多。痰之立治不少。如痰之在于经者宜散宜升。痰之在于上者宜涌宜吐。

  痰之在中在膈。不能以散不能以吐者。宜降宜下。此降之法所由起也。第降有在于肺以为治者。

  如栝蒌贝母生白果杏仁土贝母诃子之属是也。有在胸膈以为治者。如硼砂礞石儿茶之属是也。有在心肝以为治者。如牛黄之属是也。有在肝胆以为治者。如全蝎鹤虱之属是也。有在皮里膜外以为治者。如竹沥之属是也。有在脾以为治者。如密陀僧白矾之属是也。有在肾以为治者。如沉香海石之属是也。但贝母则合心肝以为治。射干则合心脾以为理。皆属清火清热。降气下行。惟白矾则收逐热涎。或从上涌。或自下泄。各随其便。至于痰非热成。宜温宜燥。宜收宜引。则又在人随症活泼。毋自拘也。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蔓草)

  栝蒌仁(专入肺。兼入脾胃)。气味甘寒。(成无己乃谓味苦。其说甚非。)功专降火下气坠痰。缘肺受火逼。则水必停而痰生。痰生则肺失养而气壅。故有喘急胸满。咳嗽咽闭口渴之病矣。栝蒌性寒。味甘寒。能除上焦伤寒。胸膈郁结痰气。使之入肠胃而下降。(震亨曰。栝蒌实治胸痹者。以其味甘性润。甘能补肺。润能降气。胸中有痰者。乃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今得甘缓润下之助。则痰自降。宜其为治嗽之要药也。且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

  为治消渴之神药。)故仲景小陷胸汤。用此以治邪结在胸。又以小柴胡汤。用此易半夏以治少阳症见口渴等症。然大要取其有清降之力。故能使之下行也。若谓此能补气。正未必然。

  虚寒泻利者忌。(热利最宜。取其以寒降火。)实圆长如熟柿。子扁多脂。去油用。枸杞为使。畏牛膝干漆。恶干姜。反乌头。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蔓草)入肺除痰消火止渴天花粉(专入肺)。即栝蒌根也。味酸而甘微苦。微寒。亦同栝蒌能降膈上热痰。兼因味酸。

  又能生津止渴。故凡口燥唇干。肿毒痈乳痔漏。时热狂燥便数等症。服之立能解除。(时珍曰。栝蒌味甘微苦酸。其茎叶味酸。酸能生津。感召之理。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言其苦寒。似未深察。)但此较之栝蒌。其性稍平。不似蒌性急迫。而有推墙倒壁之功也。至经有言安中绝续。似非正说。不过云其热除自安之意。痰色清稀者忌服。澄粉食。大宜水衰有热人。畏恶反同栝蒌。

  上编\\卷四泻剂

  降痰

  (山草)清肺心痰热贝母(专入肺。兼入心)。辛苦微寒。世多用为治痰之药。殊不知痰有因燥因湿之不同。

  (痰有风痰寒痰湿痰火痰燥痰虚痰热痰之别。须在临症细分。)如果肺因火刑。水饮不化。郁而为痰。此痰因于燥者也。脾胃虚寒。水饮停积。窒而不通。此痰因于湿者也。因以燥者。

  非用苦以泻火。辛以散郁。寒以折热莫治。因以湿者。非用辛以散寒。湿以燥湿莫投。贝母味苦而辛。其性微寒。止于心肺燥郁。痰食壅盛。及虚劳烦热。肺痿肺痈。喉痹咯血吐血。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