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答云示旨者。示现意也。意除封迷。常之极。所云不遂是火者。饿鬼虽自业惑所迷。见水为火。然水不从惑成火。遂者从也。因缘之法。诚有此理者。谓如来说法。有二种门。一谓因缘门。二谓因果门。因缘门者。即无定质。因果门者。即有定义。又经明一切世间净秽国土。皆是菩萨行所成。众生业共感。若娑婆缘熟。即华藏是娑婆。若华藏缘熟。即娑婆是华藏。若无行无感。世界不成。则离心之外。更无一法。如华藏世界海者。略有二因。一约众生如来藏识。即是香海。亦法性海。依无住本。是谓风轮。亦妄想风。于此海中。有因果相。恒沙性德。即是正因之华。世出世间。未来果法。皆悉含摄。故名为藏。若以法性为海。心即是华。含藏亦尔。然此藏识相分之中。半为外器。不执受故。半为内身。执为自性。生觉受故。如来藏识。何缘如此。法如是故。行业引故。二约诸佛。谓以大愿风。持大悲海。生无边行华。含藏二利。染净果法。重叠无碍。故所感刹。相状如之。所以重重无尽。皆是凡圣之心。真如性故。上之大海。既是藏识。今明心华之内。摄诸种子。一一种子。不离藏识海。故有多香海。然一一具于性德故。皆有庄严故。又夫一切诸法。随缘幻生。体用俱无。隐显互起。或多中现一。一中现多。若不知起尽之根由。则任运但随境转。或随好境而忻集。或逐恶缘而怖生。若能明了一切凡圣等法。悉是自心境界。以此一印。众怖潜消。所以持地经云。佛告阿逸多菩萨。于一切法。于一切菩萨法。莫生恐怖。于一切辟支佛法。亦莫恐怖。于一切声闻法。亦莫恐怖。于一切凡夫法。亦莫恐怖。乃至于静于乱。亦莫恐怖。于假于实。亦莫恐怖。于信不信。亦莫恐怖。于善念不善念。亦莫恐怖。于住不住。亦莫恐怖。如是菩萨。于一切法。莫生恐怖。阿逸多。我于往昔修如是等无异法故。得成正觉。悉能了知一切众生心之境界。而于所知不起知相。以我所证随机演说。能令闻法诸菩萨等。获得光明陀罗尼印。得法印故。永不退转。释曰。了一无畏法。能除五怖畏。入此一心门。当生欢喜地。又云。心净得佛土功德净。故云。欲得净土果者。当净其心。举果劝因。谓由心也。云何称净。若行者不得心。处则心无起灭。无起灭故。是曰净心。又大品经云。空故。离故。不生故。寂灭故。名之为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者。明因则是心。此明心外无境界。随心而生。心既清净。外报相亦净。净秽从心。自无体质。岂有相碍而异处。是故行业不同。各各异见。行业同故。所以见不异。如声和响顺。形直影端。净秽之异。皆由心作。若无心分别。垢净何生。见垢实性。即无净相。岂有二法相待而论差别乎。故华严经颂云。佛刹无分别。无憎无有爱。但随众生心。如是见有殊。所以对机立教。于分别门中。论众生净心。非唯一种。不可雷同。古释有四。一真实净。谓无漏善心。二相似净。谓有漏善心。三究竟净。谓佛世尊。四不究竟净。谓十地已下。乃至凡夫。又四句料简体相净秽。一体净相秽。谓佛现秽土相。佛心清净无漏故。经云。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二体秽相净。如十地已还。本识。及有漏六七识。并地前凡夫一切有漏心。所现净土。是有漏。故名体秽。以依如来清净佛土。自识变似净土相现。名相净。三体相俱净。如佛及十地已还。无漏心中。所现净土。四体相俱秽。如有漏心所现秽土。若分别净土净心。更有多种。复有究竟净心。未究竟净心。有有漏净心。无漏净心。有有相净心。无相净心。有伏现行净心。断种子净心。有自力净心。他力净心。诸佛随机。说无定法。若论大旨。尚不得一净。何况多门。此乃一心真如。不守自性。随缘对处。有浅有深。或垢或净。不可滞理。妨事。守一疑诸。迷卷舒之门。起通局之见。虽同一旨。约相差别不无。虽云有异。顺体一如不动。何者。若言其一。则安养宝方。娑婆丘陇。若言其异。十方佛国。一道清虚。若言其有。无边净刹。犹若虚空。若言其无。妙土交罗。如天帝网。所以精超四句。妙出百非。道不可以一言诠。理不可以一义宣。故如上所说。身土唯心。但将世间所见所闻之法验之。自然可解。且如河岳不灵。为人所感。何者。土木瓦石。岂有所知。皆精志在人。从识所变。或非人所附。俱不出心。如皇唐国史。德宗皇帝。贞元七年。骠国有使。重译来朝。上乃亲聘。使者云。自秦汉已来。未曾通于中国。上又问。何以知朕临朝。对曰。我国三年。牛马头向东而卧。水无巨浪。海不扬波。所以知中夏有华风。乃陛下之圣德。乃至珠还合浦。剑去吴都。虎负子而过江。凤呈祥而入境。牛虎无计度分别。珠剑本属于无情。岂能感德知恩。抱强负弱。全是人心之所变。真唯识义之所成。如笃善则天堂现前。习恶则火车盈侧。命富则珠珍溢藏。业贫则茆土攒身。但以宗镜照之。万事难逃影响矣。

宗镜录卷第二十二

  夫真心无形。妙体绝相。云何有报化庄严等事。

  答诸佛法身如真金。相好似金庄严具。以金作具。体用全同。从心现色。性相无二。

  如起信论问云。若佛法身。无有种种差别色相。云何能现种种诸色。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