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医醇剩义-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四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二分)黄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白术附子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食不知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甘草(一两炙)上三味,锉为末,每用五钱,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渣服。
卷一
中寒
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万物,莫之能外。阳主发舒,阴主收敛;阳主生长,阴主肃杀。人受二气之中以生,阴阳调和,康强寿考。次则阳气胜者,虽不无少偏,犹足自立。至阴气一盛,则阳气渐消,疾病夭折,不可究诘矣。寒者阴气也,即肃杀之气也。寒气中人,为祸最烈。仲景欲利济万世,着伤寒、中寒为二论。《伤寒论》十卷,炳如日星,后世奉为科律。《卒病论》六卷,自晋以来,久已散失,无可稽考。然其分为二门之意,则可揣而知也。伤寒者,传变之症,多由发热而起,经所谓凡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阳气,未至大衰,虽感冒风寒,一时阳为阴掩,究竟真阳尚在,则阳回气复,而病变亦旋瘳。自有《伤寒论》以来,后之注释者,若程氏、柯氏、吴氏,代有发明。至喻氏《尚论篇》,更畅其说。学人融会贯通,可以泛应各当,故此编于伤寒门中,概不置喙,非阙也,实亦无庸更赞一词也。今于中寒门,分列数条,盖恐人不知传经直中之分,仍以治伤寒之法治中寒,则大不可耳。伤寒者,寒从外来;中寒者,寒从内发。伤寒多发热之候,中寒则但有厥冷,而无发热之候,此必其人之真阳先亏,坎中之火渐为水淹;又必有澄寒痼冷,伏于脏腑,一遇寒气,积病猝发,极为危险。故非气雄力浓之温剂,不能斩关夺门,以回真阳于俄顷,非如伤寒传经之症,可以按部就班也。其见症列后。
卷一 中寒
真心痛
真心痛者,水来克火,寒邪直犯君主,脘痛呕吐,身冷,手足青至节,甚则旦发夕死,茯神四逆汤主之。
茯神四逆汤
(自制)
茯神(二钱)附子(三钱)干姜(一钱)人参(二钱)甘草(五分)
木香(六分)砂仁(一钱)水三钟,煎至一钟,微温服。
此方以四逆为主方,加茯神入心,以人参佐之。先生云,人参大补心脾。证见脘痛呕吐,用香、砂以调之,则寒邪去而心痛止矣。祖怡注。
朱祖怡姻世丈,字漪垒,为外曾祖母朱太君外家之侄孙。常州同乡,前清孝廉。年长于我,与我先后同时受医学于绳甫先生。晋卿公善于阐发长沙,漪垒颇喜精思,会心不远,又从而阐发费氏学。今已作古,不忍没其苦心,爰随原文附注于下,加祖怡注三字以别之。徐相任识。
卷一 中寒
厥心痛
厥心痛者,中寒发厥而心痛也。虽在包络,然已是心之外腑,故手足厥逆,身冷汗出,便溺清利,甚亦朝发夕死,白术四逆汤主之。
白术四逆汤
(自制)
白术(三钱)附子(三钱)干姜(一钱)人参(二钱)茯苓(二钱)
甘草(五分)大枣(三枚)水三钟,煎一钟,微温服。
此方亦以四逆为主,而加白术命名者,其补土之意,已了然矣。其实理中加附子法,亦即四逆加四君法,火土相生,虚寒兼顾,乃温补法也。祖怡注。
卷一 中寒
直中少阴
肾气厥逆,腹痛下利,手足厥冷,小便清利,茴香四逆汤主之。
茴香四逆汤
(自制)
小茴香(二钱)附子(三钱)干姜(一钱)破故纸(二钱)杜仲(五钱)
茯苓(二钱)甘草(五分)大枣(三枚)水三钟,煎一钟,温服。
四逆汤本治少阴,此方加茴香泄肾邪,佐以茯苓;再加杜仲、故纸补命门,兼治泄泻;红枣能补土,与茯苓同用,又能泄肾中水气。仲圣治奔豚,有苓桂枣甘汤,此方去桂代以茴香,更见立方之妙。祖怡注。
卷一 中寒
直中厥阴
肝气厥逆,胁下及腹中绞痛,下利,手足厥冷,指爪皆青,茱萸附桂汤主之。
茱萸附桂汤
(自制)
吴萸(七分)附子(二钱)肉桂(八分)当归(三钱)白芍(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木香(六分)乌药(一钱)枣(二枚)姜(三片)
此方于四逆汤只取附子一味,以去沉寒,而以茱萸附桂名者,先生注重在厥阴也。厥阴为藏血之脏,当然以和营为主。方意取材于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去细辛、甘草、木通,以肉桂易桂枝,附、桂同用,加入吴萸,直驱厥阴之寒;以归、芍和血,木香、乌药顺气止痛,而用白术、姜、枣,补脾正所以和营也。祖怡注。
以上四方,虽治中寒,仍顾脾胃,先生常云,脾阳不运,虚则寒生。且脾主四肢,四逆之症,固以温本脏为主,而总不离乎脾,实理所当然矣。祖怡又注。
卷一 中寒
直中厥阴
(凡涉伤寒门传经者不录。)
姜白通汤
治暴卒中寒,厥逆呕吐,泻利色清,气冷,肌肤凛栗,无汗,盛阴没阳之症。
附子(五钱)干姜(五钱)葱白(五茎)猪胆(半枚)先将附、姜二味煎好,后入葱汁、胆汁,和匀温服。
桂归姜汤
治暴卒中寒,兼伤营血者。
附子(二钱五分)干姜(二钱五分)当归(二钱五分)肉桂(二钱五分)水二盏,煎至一盏,入蜜一蛤蜊壳,温服。
姜归桂参甘汤
治阳气将回,阴寒少杀。
附子(一钱五分)干姜(一钱五分)当归(一钱五分)肉桂(一钱五分)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大枣(二枚)加蜜三蛤蜊壳,温服。
辛温平补汤
治暴中寒症,服前三方其阳已回,身温色活,手足不冷,吐利渐除,用此平补脏腑,调和营卫,俾不致有药偏之害。
附子(五分)干姜(五分)当归(一钱)肉桂(五分)人参(一钱)甘草(一钱)黄(一钱)白术(一钱土炒)白芍(一钱酒炒)五味子(十二粒)大枣(二枚)加蜜五蛤蜊壳,温服。
四逆汤
治三阴经症,四肢厥冷,虚寒下利,急温其脏。
甘草(二两)干姜(三两)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二升,煎取一升二合,分温再服。
通脉四逆加减汤
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恶寒,脉微欲绝之证。
甘草(二两)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面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三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生姜、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治中脘痛,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
桂枝(三两)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水七升,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附子粳米汤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附子(一枚)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
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
大建中汤
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
蜀椒(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入饴糖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服。
大黄附子汤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