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钩元-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不如枳实气全而性速。其下达无前也。(仲淳)和中须合桔梗。理气更佐二陈。盖气行而不下。则浊气上而喘嗽气盛之证作。气下而不行。则清气陷而肠鸣飧泄之病生。所以枳桔二陈。义有取也。(能)同桔梗陈皮木香苏子香附白蔻。治上焦壅气胀满因于寒。同黄连槐花干葛防风荆芥芍药黄芩生地当归地榆侧柏叶。治肠风下血初起者。神效。同荆芥防风苦参苍耳草败蒲。煎汤浴。治风疹作痒。同槟榔芍药升麻葛根黄连甘草红曲滑石。治滞下里急后重。得人参麦冬。治气虚大便不快。同肉桂。治右胁痛。肠风下血。不论远年近日。枳壳烧黑存性五钱。羊胫炭五钱。为末。五更米饮服。如人行五里。再一服。当日见效。

  又方。用枳壳一两。黄连五钱。水一钟。煎减半。空心服。胁肾疼痛。因惊伤肝者。麸炒枳壳一两。桂枝半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下。

  〔论〕枳壳与实。味苦而辛。苦多辛少。又含酸意。夫苦酸涌泄。其气且寒。本由上降下之性味。更结于降令时。故取降泄者无逾兹物矣。夫人身正气。非可降泄。其宜降泄者。

  正气为邪所伤。有壅塞处而不能降也。然壅塞有轻重。虽总是气病。却有阴阳之不同。如因气以及于血。则气之阴者伤。而病乎结实。不止病于无形之阳也。枳实性烈而速。一往直前。凡之气不能详缓以散。而结实着手之处。乃能决之溃之。枳壳性稍缓。辛味稍多。

  故能从统气之肺。于无形而疏利之。不以溃决为功也。此一物而分气血之义。细绎乎此。则不必执定所列治效。凡热伤正气使不得降。抑或湿热为病而不得降者。伏其所伤之邪而用此佐之。以下归于寒水之化。岂曰不宜。若不责其所因。而漫为泄滞气之主剂。则惑矣。

  然则枳壳治心下坚痞。其说非欤。讵知肺气不降入心。则胃气病而不能生血。即不能化血。

  此之泻肺气以下降。乃能使之生。遂能化也。以此义思枳壳之用。不同于实之溃坚决壅。岂不然哉。其治胁痛也。以两胁为肝胆所经。苦中有酸。自能降肝胆之逆气。所谓得降令之金以平木者。义固不爽耳。大抵治气之不降。宜于气为热伤者。若寒湿滞气。则温散而气自行。

  不则寒湿久而化热者缪氏。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虚中气不运。而痰壅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气壅者。服之反剧。若阴虚火嗽者。立致危殆。胎前产后咸不宜。古人八九月服瘦胎饮。乃奉养太过而气实者。不可混用。

  〔修治〕产江右者良。取翻肚如盆口状。其气味辛苦而腥。并有隙油者。陈久者为上。去穣。麸炒。待麸黑焦出用。

  实

  味苦酸辛。气寒。气味俱浓。沉也。阴也。入足阳明太阴经。消实痞。破坚积。除胸胁痰癖。逐停水。(蜜炙则破水积)散逆气。心下急痞痛。胀满胁风痛。并消宿食败血。除寒热结。去胃中湿热。盖脾胃气滞。则不能运化精微。而痰癖停水。结实胀满。所自来矣。

  胃之上口。曰贲门。贲门与心相连。胃气壅则心下亦自急痞痛。邪塞中焦。则升降不舒而气上逆。肝木郁于地下。则不能条达而胁痛。得其破散冲走之力。则诸证悉除。(仲淳)洁古用逐脾经积血。以脾无积血。则心下不痞也。滑窍破气之药。其泻痰有冲墙倒壁之力。

  (丹溪)心下痞及宿食不消。并宜枳实黄连。脾胃湿热生痰。有积者。入白术中四分之一。(丹溪)仲景治心下坚大如盘水饮。用枳实七枚。术三两。水一斗。煎三升。分三服。

  腹中枳实安胃气止。溏泄者。如伤寒下腹胀实结有承气。治胸中痞痛有陷胸。洁古疗心下痞满有枳术诸法。壅滞既去。则胃气自安。溏泄亦止矣。(仲淳)益气则佐以参术干姜。破气则佐以硝黄牵牛。加苍术则气清膈宽。并麦芽而和中消导。合芩连清湿中之热。同二陈化痰涎之壅。同三棱蓬术青皮槟榔。为消磨坚积之剂。然须脾健能食方可用。同白术陈皮浓朴砂仁甘草。为枳术丸。治心下痞满因于食。

  〔论〕枳实本苦寒下行之性。禀降令乘旺之气。其就下至阴也。气烈而速。凡热邪结于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然则有痞而坚大。乃阴邪有以结阳。

  受病在阳也。宜健阳。如仲景枳实白术之治。用枳实所以助阳之健也。有痞而痛急。乃阳邪有以结阴。受病在阴也。宜清阴。如洁古黄连枳实之治。用枳实所以助阴之清也。审此则枳实虽入阴分。而邪之分阴阳者。又当从而消息之矣。

  此药性专消泄。破气损真。凡中气虚寒。劳倦伤脾。发为痞满者。必不可用。胀满非实邪结于中下焦。手不可按。七八日不更衣者。必不可用。挟热下痢。非燥粪留结者。必不可用。伤食停积。多因脾虚不能运化。如元气壮实有积滞者。不得已用一二剂。病已即去之。

  (仲淳)

  〔辨治〕择如鹅眼。并年久色黑者用。微绿者不堪入药。

  卷二十四\\枳

  栀子

  春荣秋瘁。入夏开花。白瓣黄蕊。随即结实。薄皮细仁。色深红。霜后收之。

  苦寒。气薄味浓。轻清上行。气浮而味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阴肺经血分。更入手少阴足阳明经。留皮泻肺火。去皮泻心火。主除五内邪气。胃中热气。去心中客热。烦躁懊。治热厥心痛头痛。解热郁。散结气热毒风。疗五种黄病。清胃脘血。及吐衄下血尿血。

  散肝热血郁。并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利五淋。治疝气汤火伤。除上焦虚热。疗风热。(洁古)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宗)泻三焦之火。及痞块中火邪。最清胃脘之血。其性屈曲下行。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丹溪)按痞块中火邪。乃郁也。由于气不行。而血随以凝也。用栀仁去皮。姜汁拌炒。假辛味冲折郁火。不为无功。立斋每合丹皮以清肝。凡心痛稍久。不宜温散。反助火邪。古方多用栀子以导热。药则邪易伏而病易退。(丹溪)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仲景)凡亡血亡津液。脏腑无润养。内生虚热。非兹物不可去。(宗)栀豉治烦躁。烦者气也。

  躁者血也。肺主气。肾主血。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海藏)古今治发黄。

  皆用栀豉茵陈甘草作汤饮。治大病后劳复。皆用栀子鼠矢等汤。利小便而愈。(颂)得故纸。能滋阴降火。清上固下。性虽寒而带补。(门)五脏诸气益少阴血。用栀子炒黑研末。

  生姜同煎。饮之甚捷。(丹溪)用童便炒黑。能益少阴经血而治阴火。(门)同连翘麦冬灯心竹叶黄连甘草。能泻心经有余之火。加赤苓木通滑石泽泻。泻小肠火。同茵陈滑石车前子秦艽黄连连钱草苜蓿。治酒热发黄。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

  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立止。复发者。必不效。用元明粉一钱服。立止。

  〔论〕栀子味苦气寒。苦寒合则宜就下。但味浓而气薄。味从乎气者也。其气升浮。

  故入手太阴肺及手少阴心。夫心肺合而上焦营诸阳。阳中有阴矣。栀子以苦寒气味。华实于大火之候。华色白者。金脏之气也。子色深赤者。火脏之血也。是非阳中有阴乎。(乘大火之候。吐花而结实。正效其金水之用于火者。心固火主。然离中有坎。所以主血。更得金为火妻。以孕水子。所以生血而气化愈清。)人身心肺为阳。阳中原有阴。其阳盛以伤阴者。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