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钩元-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气伤而血随伤。血伤则热益郁。气益结。如他味止能清气。不能凉血。或即凉血。而不由清气以致之。犹未得如心肺合而营诸阳之义也。栀仁由寒气之轻清以至主气之肺。即有苦味之涌泄以至主血之心。心肺之热既清。则阳中有阴。而胃热自除矣。其治五种黄病。及亡血亡精劳复等证。皆不离胃之阴气而言。大抵上焦之阳。易伤其阴。阴不降。则阳益炽于上。此味除热。从气分入血。使阳中阴降。阴降而阳随之。故胃热散。即此便能清胃脘血。热炽而血污。热除则血清。又何血证之不能治乎。其治热厥心痛及头痛者。阴降而阳随也。其屈曲降火从小便出者。气化而血和也。其散肝热血郁者。由肺胃以及之也。其治疝者。即解郁热。

  散结气。并入肝而效其用也。其治大小肠大热者。胃与大小肠相上下。况又为心肺二经之合也。(由上而及下。故云能泻三焦之火。)总之。他味降火。类多直折其阳。此独从阳中之阴以除热。使阴从阳和。故能透经脉。入密理。以纾其阳化。而尽其由上及下之用。所以破痞块中火。而又曰屈曲下行。非如他昧之降折。昔人遂并称其寒而能补也。但不可施于气虚之人耳。

  缪氏。禀至苦大寒之气。损胃而伤血。凡脾胃虚弱。及血虚发热者。忌之。凡诸血证用之。

  〔辨治〕长而大者。止用染色。不堪入药。皮薄而圆。七棱至九棱者。名山栀子。(即越桃也)胃热病在上者。带皮用。(丹溪)大率治上中焦病。连皮。或生或炒用。下焦病。

  去皮。洗去黄浆。炒用。治血病及开郁止痛。并炒黑用。去心肝血热。酒炒黑用。殊效。

  不用皮。

  卷二十四\\枳

  酸枣仁

  本经用实。今皆用仁。

  味酸辛甘。气平。微热。阳中之阴。入足少阳厥阴手少阴足太阴之经。恶防己。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除四肢酸痛湿痹。疗烦心不得眠。补中益肝气。宁心志。敛虚汗。

  去筋骨风。助阴气。方书更治中风虚劳。癫狂惊痫。振颤挛悸。虚烦健忘。消瘅。善太息。

  赤白浊。着痹胁痛。腰痛咽喉。胆虚不眠。寒也。炒熟枣仁为末。竹叶汤调服。胆实多睡。

  热也。生枣仁为末。姜茶汁调服。(海藏)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宜用此大补心脾。俾血归脾而五脏安和。宁神就睡。(丹溪)枣仁得木之气而兼土化。专补肝胆。亦复醒脾。

  从其类也。熟者香气入脾。故能补脾。又补胆气。故可温胆。母子之气通。故亦主心虚惊悸等病。入温胆汤。治病后胆虚不眠。入归脾汤。治脾家气血虚自汗。不眠惊悸。不嗜食。

  君茯神远志麦冬石斛五味人参龙眼。止惊悸。并一切胆虚易惊。睡中盗汗。枣仁茯苓人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凡服固表药而汗不止者。用枣仁炒研一两。同地黄白芍麦冬五味龙眼肉竹叶煎服。多服取效。自汗。服诸止汗固表药愈涩。而汗愈不收者。止可理心血。盖汗乃心液。心无取养不能摄血。故溢而为汗也。以大补黄汤加枣仁。有微热者。

  更加石斛。兼下灵砂丹。胆风沉睡。(胆风毒瓦斯。虚实不调。)枣仁生用一两。全挺腊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微焦为散。每服二钱。水煎温服。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

  宜温胆汤。减竹茹一半。加南星炒枣仁各一钱。下青灵丹。虚劳虚烦不得眠。枣仁炒二升。

  甘草一两。知母茯苓芎各二两。以水一斗。先煮枣仁。减三升。乃同煮。取三升。分服。病后虚弱。及高年阳衰不寐。六君子加炒枣仁炙黄各一钱。骨蒸心烦不眠。枣仁一两。水二盏。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再煮匀食。虚劳筋极。脚手拘挛。指甲痛。数转筋。甚则舌卷卵缩。唇青面黑。木瓜虎胫骨酥炙五加皮当归酒浸桑寄生人参黄柏仁枣仁各一两。炙甘草半两。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服。喉舌生疮菌。

  真琥珀生犀屑各一钱。人参枣仁去皮茯神去皮木辰砂各二钱。片脑一字。为末。炼蜜和为膏。

  磁器收贮。疾作。每服一弹〔论〕酸枣仁所治。有多眠不眠之异。即本经首主寒热结气一语。足以概之。盖寒热即阴阳之气。结而聚。则不得其合和而为阴阳之偏。凡多眠是阴胜于阳。宜以疏阴为先。生用此味。不眠则阳胜于阴。宜以益阴为先。熟用此味。(所谓宜疏。即曰实。所谓宜益。即曰虚。究之阴阳。各处其虚。非多眠属实。而不眠属虚。)疏阴者。导阴而使之化也。补阴者。滋阴而俾之生也。生化之机合。缪氏故谓补血无如酸枣也。(生化之机合。则邪不得结。

  气举身中阴阳。其气为寒为热而偏胜者。即结聚于中。惟足少阳表里一身。足厥阴为阴阳独使。故不论感伤寒热之错出。以变生中外者。先受于肝胆二经。而阴跷阳跷。行身左右之脉。实合之(足少阳厥阴脉行身之侧)以见所患之证。如不眠多眠是也。(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阳气满。阳跷盛。阴气虚。故目不瞑也。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阴气盛。阴跷满。阳气虚。故目闭也。此不眠及多眠之故。)枣仁专入肝胆血分。生用以治多眠者。

  疏阴中之壅气以致于阳也。其味酸而归于辛也。炒熟以治不眠者。发阴中之和气以召乎阳也。

  其味酸辛而更归于甘也。阴中之壅气。疏之而能致于阳。则气之偏结于阴者。不病于寒矣。

  阴中之和气。发之而能召乎阳。则气之偏结于阳者。不病于热矣。其为肝胆血分之要剂。职是故欤。方书枣仁首治中风。盖因入肝胆益血。血脏即风脏。故病于风者。即以益同脏之血治之。至于挛惊癫狂诸证。皆虚风之治也。其补虚。自肝而外。当先属胆。次即属心。以心为肝子。肝脏血虚。心已先亏其化源。故欲补心血。而不裕其用于肝。则生化之源无地也。此外有治心肾不交之证者。以肝为一阴。一阴为独使。肝脏之血。原于水而成于火。枣仁之交水火。正因其为厥阴经药耳。又阳跷阴跷二脉。足少阴肾之别脉也。方书治心肾不交。

  故入兹味于诸药中。

  性味酸敛。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而热者。勿用。(仲淳)

  〔修事〕粒粗。勿碎皮者良。炒爆研细入药。如砂仁法。勿隔宿。

  卷二十四\\枳

  白棘

  一名棘刺棘针。独生而高者为枣。列生而低者为棘。白棘肥盛紫色枝。有皱薄白膜。先剥起者。厥名取白。义当在此。

  气味辛寒。本经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决刺结。别录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棘针疗腰痛喉痹不通。

  附方腹胁刺痛不可忍。因肾脏虚冷者。棘针钩子一合焙。槟榔二钱半。水一盏。煎五分。入好酒半盏。更煎三五沸。分二服。疔疮恶肿。外治棘针倒钩烂者三枚。丁香七枚。同入瓶烧存性。以月内孩子粪和涂。日三上之。又内服方。曲头棘刺三百枚。陈皮二两。水五升。煎一升半。分服。

  〔论〕准绳治溲血有鹿茸丸。中用棘刺。且合桂附。是则此味补益。乃有为之前导而致其功者。抑更行而且补。在诸药味。或未有如斯之兼善者也。

  卷二十四\\枳

  山茱萸

  木高丈余。叶似榆。二月开白花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色。五月采实。一种雀儿苏相似。但其核八棱。须辨之。

  味酸平。气微温。阳中之阴。入足厥阴少阴经气分。又为肾之血药。主温肝脏。助水脏。强阴益精。补肾气。与阳道。暖腰膝。通九窍。安五脏。秘精气。止小便利。并除一切风。逐一切气。治肾虚耳鸣耳闭。疗脑骨痛。久服明目。方书治中风虚劳眩晕。伤燥咳嗽。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