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经大成-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大枣百枚去核,生姜八两切片,同烂,拣去姜,为丸)
故纸(四两)五味子(三两)肉豆蔻(二两,面粉裹,煨)吴茱萸(一两,开水泡去烈性)
脾肾虚损,泄不已,因而近视,此方神良。
脾主水谷,既虚不能健运;肾司开阖,已损应难秘固。故子前午后,腹无痛而泄,泄伤则阳火下陷,而目能近怯远。豆蔻辛温而涩,温能益脾、涩能止泻;故纸辛温而苦,辛能散邪,苦则坚肾。脾肾之阳不灭,远近一皆明照。五味本酸收,得姜性直资肾火;吴萸徒辛散,有枣和特益命门。肾命之气交通,水谷自然克化。
诗曰:吴萸破故纸,豆蔻五味子,姜枣肉丸,四神灵在是。
卷之三 热阵
冲和养胃汤十五
人参白术黄当归橘皮附子丁香砂仁枸杞甘草久病胃虚,食少作呕,或恶心睑胀,妇人及月头眩,此方主之。
胃者,水谷之海,强则善谷,弱则闻谷而呕。加以恶心睑胀,值月头眩,不问病久病新,都作虚论。今用人参、白术、黄、甘草,气味甘温以益之;橘皮、附子、丁香、砂仁,气味辛利以和之;当归、枸杞,阴中益阳、阳中滋阴以助之。前症宁有不除。
诗曰:冲和参草术,养胃丁砂橘,再附与归,杞人无目疾。
卷之三 热阵
吴茱萸汤十六
人参生姜大枣吴茱萸厥阴头痛,干呕吐沫,此方主之。
厥阴脉挟胃,寒气内格,故干呕吐沫。厥阴与督脉会于巅,引寒上逆,故头痛。茱萸辛热味浓,下走能温少阴、厥阴,佐以生姜,散其寒也,佐以参、枣,补其虚也。且厥阴经络,又环阴器,如寒疝腰痛,牵引睾丸,脉沉迟,加附子等分煎,凉服。一方以吴萸、干姜等分为丸,参汤下,义同。
诗曰:吴萸参枣姜,为汤阴邪降,四逆草姜附,寒毒中无妨。
卷之三 热阵
四逆汤十七
干姜附子(开水泡去盐,剂片,煎)甘草此因病而名方。其症寒中阴厥,脉迟小或沉,濡中见数,身倦不热,或有微热不渴,懒言动,当急温之,迟则不救。盖本人胃气大虚,肤腠疏豁,外受风邪,内食生冷,其疾即发。非若伤寒,循经传里之缓也。故不问内外因,总以炙草、姜、附为主。有转自利者、头痛者,随时增益,逆还为顺,亦未可知。
风寒传入厥阴,症如上,服上药不效,眼反暴发,及妇女经行不利,须桂枝、细辛以温表,归、芍、甘草以调里,通草通阴阳,大枣和荣卫,立瘳。若人素有内寒,不问传、中,四逆合用无害。
卷之三 热阵
温经益元散十八
人参黄白术枸杞当归鹿茸枣仁肉桂(各等分)附子丁香减半姜酒调。
损虚成瘠,阴凑为寒,眩惕暴盲,此方主之。
寒,阴气也。寒中阳经,犹能抗阴,其病易愈。寒中阴经,两阴相遇,如胶投漆。故病太阴、少阴,必重且危,病厥阴者死。今曰损虚曰阴凑,则非外因而作。盖工贾之人,曰既劳役,汗尽津亡,夜复花酒,髓枯血竭,恹恹哑病,瘦减腰围。尤自风餐水宿,冻馁交并,致脏气萧索,阴寒骤起。血得寒而凝结,寒遇凝而深入,似疟非厥,眩惕失明。不用桂、附、归、杞、枣仁、姜汁温其经,参、、术、茸、丁香、醇酒益其元,身虽健在,瞳子其不兴欤。
诗曰:温经参术,元益归杞茸,丁桂枣仁附,阴寒力自穷。
卷之三 热阵
菊花茶调散十九
(新菊花烹雨前茶,尤妙)
人参黄当归僵蚕肉桂甘草(各一两)附子干姜芎五味天麻白附(各七钱)细辛防风薄荷(各五钱)
头风时痛时止,散表无汗反甚,此方主之。
外感头痛,手不可近,多实邪。今作止无时,喜打喜热为内伤。既表无汗,元气大虚,从外从实而治,安不加甚。故以参、、附、草、姜助其阳,芎、归、五味、桂调其阴,阴阳和则天麻、细辛诸风药可行升散之令矣。
再有菊、茶清芬上行,以为引导,是盖痛风之劲敌也。于以承弊,无凶不服。
诗曰:草参细味胜归,姜桂芎防附亦输,唯有薄荷及白附,天蚕微物略相如。
卷之三
攻阵
酷痢吸髓,疟疫剥肤,投之厕中,民命顿苏。汇攻方:
卷之三 攻阵
通气利中丸一
大黄(二两五钱)滑石牵牛(各一两五钱)白术(一两)羌活(五钱)黄芩白芷(各八钱)
气滞者不通,中实者不利。不有以治之,则亢阳上腾,害目之前驱也。乃以白芷、羌活辛利诸节行其滞,黄芩、滑石寒胜诸热去其实,大黄、牵牛苦泻二便利其中,亦逆攻之法。盖猛烈药也,虽有白术和胃,中病而仍与服,恐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矣。一方用白牵牛末一两,四制香附子五钱,甘草二钱,米糊丸,量病虚实,下以钱数,一切积聚,得之随去。且药甚平易,而又不损元神,功在利中、承气之上。一方制大黄、生白牵牛末各等分,薏苡仁粉、皂角浓煎汁调,蒸熟杵为丸,亦佳。
诗曰:芩炫大黄芷发馨,牵牛南过滑家亭,笑羌活为杯中物,种术频年两鬓星。
卷之三 攻阵
大柴胡汤二
柴胡半夏大黄枳实黄芩芍药姜枣佐煎。
阳邪内传,表症未除,里症又急,此方主之。
表症未除者,寒热往来,胁痛口苦尚在也。故用柴胡、半夏、生姜、大枣以解之。里症又急者,大便结而解难也。故用大黄、枳实、黄芩、芍药以攻之。
诗曰:大柴胡芩白芍药,庄黄半夏小枳壳,表邪未罢里邪催,度量煎倾病合却。
卷之三 攻阵
调胃承气汤三
大黄芒硝甘草肉轮肿痛,大便秘,谵语,脉长大有力,头痛巨阳穴,及不恶寒,反恶热,齿痛作渴,此正阳明邪实之症。
始得应发汗,失治而传至其经,则热困数日矣,不下病必变。硝黄大寒可以荡实,炙草甘平可以和中。汤重性行,则胃调而表气承顺,故曰调胃承气。亦治阳症中消,善食而溲。总之汗无太晚,晚则致得上症。下无太早,早则多有结胸痞气之患。
卷之三 攻阵
小承气汤四
大黄浓朴枳实目赤肿,胸胀满,潮热狂言而喘,此方主之。
阳邪在上则目肿胸满,在中则胀,乘心则狂,溢于胃口则喘。胃实则潮热。潮者,犹江海之潮,其来不失时也。枳、朴去上膈痞满,大黄荡胃中实热,疾消热退,则正气得舒,阳邪自然承服,前症虽逆亦顺,故曰小承气。
有中风邪气作实,二便不通,机要加羌活,更等其分,名三化汤。盖承气能治实邪,加羌活,不忘乎风也。服后大小便微行,上中下无所阻塞,而复其传化之职,故曰三化。凡久风变热,病实形实者,皆为对症。必曰中风多气虚上逆,无用承气之理,固矣哉。
卷之三 攻阵
大承气汤五
前方加芒硝调胃承气不与枳实者,以其不作燥满,如用恐伤上膈氤氲之元气也。小承气不与芒硝者,以其实而未坚,如用恐伤下膈汗漫之真阴也。今三部痞、满、燥、实、坚全见,非重大之剂,急下以承制其邪,则真阴尽为亢阳所劫,症其危矣。然下多亡阴,故仲景曰:欲行大承气,先与小承气。又曰:阳明病应发汗,医反下之,此为大逆。
不思补和救逆,漫谓伤寒失表,处散方与服,脉愈滑数,至不可为乃已。深造之士,既常戒惧,于此尤宜加谨。
诗曰:调胃承气硝黄草;大黄枳朴承气小;二方相合名大承,不留甘草防中挠。
卷之三 攻阵
十枣汤六
芫花大戟甘遂大枣热邪内蓄、而有伏饮,致头痛项强者,此方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