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耳鸣耳聋4~5年。医诊神经性耳聋。先以西药治疗2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补肾、平肝、泻火,以及针灸、磁疗等仍无功。细察其症,两耳已基本上听不见任何声音,舌苔白腻,脉弦大而数,右脉大于左脉。综合脉证,思之:脉弦大者,气阴两虚或气血两虚。数者热也。左脉大于右脉者,肝邪盛也,外感也;右大于左脉者,气血两虚或气阴两虚也。舌苔白腻者,湿热也。舌、脉相参,知其乃气阴俱虚,湿热内郁,清浊升降失职也。治宜补气养阴以扶正,除湿清热,升清降浊以治标。处方:人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
服药6剂,耳鸣大减,左耳似能听见个别声音;继服50’剂,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
某医云:东垣之治耳鸣耳聋多注重升散补益,子和之治耳聋多注重痰火,完素之治耳聋耳鸣多注重火邪,其在临床上何以别之?答曰:神经性耳聋非但有虚,亦且有实,非但有闭,亦且有脱,何以别之?脉象别之即可也。
3.谨察其脉,合之经络,予养阴平肝,开窍宁神,愈郝××,女,18岁。听力全失十几年。医诊神经性耳聋。先以西药治疗数年不效,继以中药补肾、平肝、泻火之剂与针灸相配合2年亦不见明显改善。细察其证,除两耳全聋外,偶而出现耳鸣和两耳堵塞难忍的感觉,舌苔白,脉沉涩。综合脉证,思之:耳者,心肾之开窍也,心气闭塞则两耳失聪。治宜养阴平肝,开窍宁神。处方:龟甲30克,鳖甲15克,远志15克,菖蒲30克,郁金10克,龙骨15克。
服药6剂,耳聋大减;继服6剂,听力竞基本正常,又服10剂以善后。
某医问:前从肾、肝论治久久不效,今但用上方竞霍然有效者何也?答曰:此脉沉涩,乃心窍之被蒙也,治当开其心窍,故以重剂菖蒲、远志而效也。
急性扁桃体炎
1.只知解毒,不知通腑,壅热不解,其热不退
郑××,女,12岁。
咽喉肿痛,持续高热7天。医诊急性扁桃体炎。先以抗生素治疗3天其热不减,继又以中药清热解毒配合治疗4天,其热仍不见减。审其两侧扁桃体明显肿大,上罩白色脓点,舌苔薄白,体温39.8℃,脉浮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浮者,病在上也,在表也,在肺也。且咽喉者,肺胃所主,大肠与肺相表里,上以清热解毒不效者,肺胃大肠壅热不散也,非泻其腑,解其壅,佐以疏散不解。处方:蝉蜕10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连翘10克,大黄4克。
服药3小时后,发热全退,咽喉疼痛大减继服1剂,愈。
某医云:大黄乃苦寒之泻下药,何用其治急性扁桃体炎而神效也?答曰:大黄本是苦寒泻下之品,而用于急性扁桃体炎者,因其能泻大肠与胃热也,今所以但用清热解毒而不解,乃因其肺胃大肠俱热热邪壅郁也,而大黄配姜黄、蝉蜕、僵蚕,既可散邪,又可除壅,通下,故其热得解也。
2.但知解毒利咽,不知疏散表邪,热邪闭郁,其病不解
焦××,女,28岁。
咽喉肿痛,发热头痛8天。医诊急性扁桃体炎。先用抗生素等治疗4天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治疗4天仍无’功。细审其证,除两侧扁桃体肿大,上罩白色脓点外,并见头晕头痛,寒热阵阵,舌苔白,质红,脉浮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浮者,表证也,舌质红者,热毒及于阴分也。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养阴。处方:蝉蜕10克,僵蚕10克,薄荷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元参15克。
服药1剂,微有汗出,头晕头痛,寒热等证俱解,咽喉肿痛亦消大半,继服3剂,愈。
某医云:余前用银花、连翘达30克,且配有板蓝根、山豆根、射干、马勃、黄连、黄芩均在15克以上,并每天注射青霉素,然治之数日不效,今先生仅用银花、连翘各10克却1剂减,4剂愈,其故何也?答曰:表邪未散者一也,阴液未补者二也。
慢性扁桃体炎
但知消炎,频予解毒,痰滞不化,凝核不散,久延时日
于××,男,20岁。
两侧扁桃体肿大,几近闭合10余年。医诊慢性扁桃体炎。在急性扁桃体炎发作之始,每次用青霉素都有很好效果,但始终没有消掉扁桃体之肿大现象。1年后,不得不配用中药清热解毒、养阴润喉进行治疗,有时有效,有时无明显改善,迟至今日扁桃体仍然明显肿大。细审其证,除两侧扁桃体明显肿大,几近闭合外,并见其舌苔薄白,两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久病而脉濡缓者,气阴两虚,痰气郁结也。治宜补气养阴以扶正,化痰理气散结以除邪。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同时,毫针浅刺翳风后,留针3天。
服药1周后,扁桃体明显缩小;继服25剂,肿大之扁桃体完全恢复正常。
某医云:何用清热解毒之剂不但不效,反见加剧?答曰:此证之发生非仅有热毒,亦且有痰火,痰火者,不但治疗时应注意泻火,亦且应注意其用药过程中的化痰药耳,故前人的很多治疗方剂中常常配用化痰利咽的桔梗、蝉蜕、僵蚕、牛蒡子、元参等。但是由于有的医者仅注意泻火,而不注意化痰,致使痰凝成核而成慢性扁桃体炎,此即所以用清热解毒而不效之故也。
慢性咽炎
1.胶于成方,泥于解毒,时或理气,脉证不合,岂能奏效
宋××,女,40岁。
咽干、咽痛,咽部异物阻塞感10年。医诊慢性咽炎。先用喉片、抗生素治疗数年不效,继又配合中药草珊瑚、健民咽喉片、六神丸,以及中药清热解毒、理气化痰之剂6~7年亦无效。综合脉证,审之,除咽部干痛,咽部异物阻塞感外,并见脉滑数,尤以寸脉为甚。思之:寸脉者,上焦也;滑数者,痰火也。痰火蕴于上焦者,治宜清热化痰。处方:瓜蒌15克,胆南星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干姜1克。
服药3剂,咽部异物感消退;继服7剂,愈。
某医云:此清气化痰丸加减方也。原方原用于痰热内结之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胸膈痞满,今何用于慢性咽炎而神效也?答曰:仲景在谈到中医的治病原则时指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今脉既为滑数而尤显于寸,知其乃上焦痰热所致,故治以清热化痰而愈。
2.胶于四七,泥于理气,不思审脉,久延病期
商××,女,50岁。
咽干、咽痛,时时有痰阻咽部感8年多。医诊慢性咽炎。医始以西药治之不效,继又以中药喉片、草珊瑚、六神丸,以及四七汤加减配合治疗数年仍不效。细审其证,除咽部发干,有异物阻塞感外,并见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疲乏无力,心烦意乱,胸满气短,舌苔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病久而脉濡缓者,气阴两虚,痰郁气结也。治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4剂,咽喉异物感消失,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疲乏无力好转;继服2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此加减十味温胆汤也,近人中国中医研究院已故名老中医蒲辅周、岳美中先生,多用其治神经官能症,今先生独用其治慢性咽炎者何也?答曰:此证脉见濡缓,且又属久病,知其乃气阴两虚,痰气郁结所为,故治以补气养阴,化痰清热而愈。
3.泥于理气化痰,忽略察脉知证,虚者祛邪,热者予温,其病不愈
王××,女,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