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节注类编-尊龙凯时官方旗舰店
《灵枢·逆顺肥瘦篇》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阴阳十二经脉,阴行于里,阳行于表,故阴经由脏走手,至指尖阴面,而出阳面表分,接连阳经而走于头,则分三路,太阳由项背,阳明由颈腹,少阳由两侧,皆从表而行,至足指阴面,接连阴经,入里而走腹内,仍归于脏,又从脏而走手,如是周流,循环不已,是故阳经内通于腑,阴经内通于脏,脏腑经络,气血无不通贯,其四街为大径,经络为小路也。
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中,伏行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帝曰:何以明之?岐伯曰:以言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乃可明逆顺之行也。
此言足三阴之脉,皆从足上行入腹通脏者也。盖以冲脉为五脏六腑阴阳十二经之海,其上行者,至颃颡,渗诸阳经;其下行者,并少阴之经,而行诸阴,非少阴之脉独下行,是冲脉之气,注于少阴之大络,又出于少腹之气街,循阴股而下行至足,遍渗三阴;其前者,又循跗而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之气结,则跗上之脉不动,而足冷为厥,厥者因于寒,而冲脉之气不温肌肉也。欲知其故,当以言导问其因,再切其脉以验之。其非气绝者,厥回,其跗上之脉必仍动,如气绝厥不回,则不动,然后乃可明其气行之逆顺也。
《灵枢·经脉篇》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乃通,血气以行。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此言经脉为血气所行之道路,而血气由谷气所生。察经脉,知血气之盈亏;审胃口,知谷气之虚实。凡一切外感、内伤之病,必由是而验,生死吉凶,由是而决,为处治百病,调和虚实之所凭,故不可不通其理也。
各经流行起止,阴阳交接连贯,须细观同人图。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十二经脉流行,始于肺,终于肝,复接于肺,则气血流行一周。如是五十周于身,则为一昼夜。若卫气,昼则行于阳分二十五周,夜则行于阴分二十五周,皆漫行于经脉之外、皮肤肌肉之间。此营卫之气血流行不同,而其络脉仍相通贯,故营卫调和则无病,或风邪伤卫,或寒邪伤营,以致经络不通,阴阳格拒,故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皆营卫之病也。余义已详《营卫生会篇》矣,下明肺经所主病证。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臂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臂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本经之气,由中焦上胸肺,走手指,而接连大肠经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下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本经止于此,接连胃经之脉,下明大肠经所主病证。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本经之气,从手指走头而止。接连胃经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唇疹,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盛者,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反小于人迎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斜络于颧。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